在历史文化资源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愈来愈凸显的今天,“名人搭台,文化擂鼓,经济唱戏”似乎已成一种发展模式。就在5月19日,浙江宁海举行了第八届中国徐霞客开游节。近十年来该县“借光”名人徐霞客做足了文章,也叫响了“天下旅游,宁海开游”的口号。 徐霞客以《徐霞客游记》著称于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正因为集众多头衔和光环于一身,徐霞客备受人们青睐,无论是其故里江苏无锡的江阴,抑或是《徐霞客游记》开篇之地浙江的宁海,都使出浑身解数欲将其打造为自己的旅游品牌。无锡的徐霞客国际旅游节与宁海的中国徐霞客开游节遥相呼应,已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争夺名人,自古就有,当下尤甚。曹操墓真假扑朔迷离,刘备坟就已“发来贺电”;李白故里之争硝烟未散,半路又杀出个赵云;西门庆之争余波未了,三国美女大小乔亦开始“粉墨登场”。近段时间,从“名人经济”到“故里经济”再到“古墓经济”,GDP功利主义下的争宠行为开始陷入“恶性竞争”。而争抢名人背后的文化较量和经济博弈,往往表现出一种“公权痴狂”。由此也可能引发劳民伤财、透支民生成本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历史名人牌”宜出招谨慎。 不过,从历史文化名人对旅游经济发展的正面作用来看,借助名人的公共影响力挖掘资源、包装景点又不失为一计良策。因为这样不仅能直接拉动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促进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的优化升级,同时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当地居民收入。只是,凡事都必须有度,争抢名人更要学会尊重和善待名人。 就以宁海为例,该县在挖掘徐霞客资源时更多的是结合当地的情况,进行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尤其不忘继承和弘扬徐霞客的精神。“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徐霞客仅仅是宁海的一个客人或说过客,但现实中我们却看到,宁海一方面将西门修缮一新,保持徐霞客古道原貌,另一方面又开发前童古镇、十里红妆、浙东大峡谷等一大批文化民俗和自然风光资源。同时还巧妙打造中国徐霞客开游节,把自然山水与人文底蕴结合起来,在当地弘扬“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尊重实践”的徐霞客精神,还向外地游客热情传播这种理念。像这样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尊重历史、善待名人,无疑是值得学习的。 俗话说,“有了精神才有灵魂”。一个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样如此。只有找准了精神支柱才能经受得住现实考验,若纯粹以历史文化名人为噱头,借争抢之机炒作,注定会行而不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