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说,信还是不信?
由于这些发言者都是具有一定身份的政府官员,因此他们的说法通过媒体传播以后,迅速被放大,民众将其解读为政府的一种态度。但是,这种不同指向、互相矛盾的说法频繁出台,又对民众判断市场走向产生了很大的干扰。这种情况最典型地反映在资本市场上,每当某位官员就房产税发表谈话,马上便在股市上产生巨大反响,这也是目前A股市场动荡不已的一个重要原因。
政府官员身居政府决策部门,其对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自然比民众深广得多,并且可以直接影响到政策法规的制定,因此市场对他们的谈话高度重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政府官员的个别谈话,并不必然地代表政策法规。即以围绕着房产税出现的各种观点来看,它们其实都是这些官员的个人观点,或者充其量是他们所在部门的观点,而不是国家意志的反映。因此,市场围绕着这些谈话所出现的动荡,其实是一种过度反应,说得轻一点是市场里的“羊群效应”在发生作用,说得重一点,不能排除其中隐藏着利益集团释放出不实信息操控市场的企图。
因此,作为民众来说,必须认识到,这些政府官员发表的谈话,基本上都不是在政府正式的信息发布平台上进行的,带有相当大的随意性。对于是否开征房产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的还是要凭常识来作判断。目前所进行的房地产调控,其目的在于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税收在这方面能够起到的作用很有限,遏制房价是为了让多一些民众能够有条件买得起房,住上好房子,而不是为了让民众在住房方面增加更多的支出。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必须严格遵守法律,遵守市场原则,而不是随意越过政府的权力边界,在一个貌似正确的旗号下乘机扩张自己的权力。
按照一些政府官员的说法,开征房产税可以绕开物业税所面临的问题,但作为政府来说,如果为了规避法律而换一个名堂来扩大税源,这将在民众当中起到相当不好的示范作用,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是不会允许以这种“文字游戏”来消解法律的严肃性的。
这里还有必要对政府官员提个醒,近期出现的围绕着房产税出现的信息混乱,其实也反映出我国政府官员在对媒体发言时,存在着角色定位混乱的问题。一个官员的谈话是个人意见,还是代表他所在的部门,甚至更高一级政府的意见,发表谈话的官员应该有所明示。在目前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要求政府官员面对媒体完全“噤声”,是不现实的,但政府官员也必须意识到自己的角色所在,认识到谈话发表以后所产生的放大作用,不仅可能会歪曲谈话者所要表达的本来意思,而且可能会被市场操纵者所利用,从而给政府工作造成干扰。
另外,这一场信息混乱也提醒我们的政府部门,面对市场传言,必须有敏捷的反应,及时、准确地通过正式渠道向外界发布信息,包括对社会热点话题发表正式的官方表态,而不是只由下属官员发表一些个人观点,让其和国家政策法规混淆起来。就房产税来说,与这一话题直接对口的国家税务总局,就有必要召开一个正式的新闻发布会,澄清有关事宜。这也是政府部门对市场、对民众利益负责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