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集结号”汇聚两万社团青年
携带各种乐器的、脚穿轮滑鞋的、身穿迷彩户外服装的,当天,共有两万名年轻人结伴而来。他们是从北京各地赶来参加“爱北京·青年汇”青少年社会文化节的各类青年社团的成员,分属200多家青年组织。
为青少年社会组织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
帮助孩子克服阅读障碍的公益组织——“蒲公英种子讲师社”总干事马雷一早就扛着一面印有“蒲公英”的黄色大旗来到朝阳公园,布置位于绿荫广场的展示台。这一片分属“学习成长汇”板块,集中了三四十家青年社团组织。大家展示的内容五花八门: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中心推广“星光自护训练”,北京读者协会展示“和谐书架”图书漂移,北京摄影爱好者协会推出了“爱北京照北京”优秀作品展示等。
马雷用两个“没想到”来形容自己参加活动的体会。一是没想到刚成立两三个月的“蒲公英种子讲师社”会被团北京市委“挖”出来参加这次青年聚会;二是没想到来的青年组织这么多,许多组织和项目听起来非常新鲜。
“过去的印象中,团组织都是通过行政渠道组织活动,方法也很传统,没想到他们能主动找到我们。”马雷说。
4月22日,团北京市委发出“青春集结公告”,面向社会广泛征集优秀青少年社会组织及特色项目,吹响了“青春集结号”。各级各类青少年社团反响热烈,积极报名。来自高校、企业、机关、社区、乡镇的青少年社团纷纷携各自的特色项目,参与到文化节中来。
“我们也没有想到社团参与热情这么高,特别是一批青年自组织‘浮出水面’,主动推介自己。”直接负责这次活动的团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常蓉在工作中也经常有许多“想不到”。
社会工作部是团北京市委今年新设立的部门,目的是进一步发挥团组织的“枢纽型”社会组织职责,通过服务青少年社会组织来服务广大青少年、服务社会建设。这次社团文化节为青少年社会组织搭建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让他们有了向社会展示的机会。
一家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绿色使者协会”虽然很遗憾未能参加活动,但写下了一封感谢信:“我们没能参加有些失望,但还是感谢工作人员帮我们解决了一些问题,希望今后定期举办这类活动,让我们各个社团之间有沟通的机会,期待中。”
青年唱主角 团组织当配角
一辆黑色越野车、各类野外用品、车载电台,甚至还有几架可以飞到高空自行拍摄的搜救器,这些装备一亮相,就吸引了大批观众。
正在表演的是“北京志愿者联合会综合应急志愿服务队”的队员。统一着装的志愿者耐心地解答大家的提问。其实,在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中,都有这些搜救志愿者的身影。
这次在青年社会文化节的亮相,让搜救志愿者直接面对公众。实际上,5月22日当天,参加展示的社团几乎都被热情的观众包围着。在这场文化盛宴中,主角是青年社团以及社团中的青年,而实际的组织者——北京团组织则在背后做支持工作。
“这次活动的发起者是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北京市高等学校学生社团联合会、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及首都相关青少年社团和服务机构,团市委只是指导支持单位,我们要做的只是后勤工作。”常蓉介绍说,今后团市委每年都将开展这样的活动,“我们就是想打造一个年轻人真正的节日。”
在志愿公益汇板块,北京青基会联合有关基金会共同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联合行动;北京市青联展示了“设计让城市更智慧”的创意作品。
在科技环保汇,北京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爱鸟协会、自然之友、首都大学生环保联盟等社团开展了环保宣传活动,与市民游客进行环保互动;北京巡天会、北京发明协会、北京无线电运动协会、北京宇航协会等组织开展航空航天知识介绍、天文科普、发明挑战等活动。
在学习成长汇,一耽学堂等国学社团现场开展晨读活动,邀请市民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北京青年创业者协会、北京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北京律师协会等围绕青少年就业创业、自护技能、心理减压、权益维权等开展公益讲座和咨询辅导活动。
青少年社团建设有了“行动指南”
活动中,团北京市委正式发布了《北京青少年组织首都贡献行动》。《行动》旨在充分发挥青少年社会组织的作用,树立青少年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引领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建设。
《行动》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公益有爱”,联合打造北京青少年公益服务平台,为青少年学习成长、创业就业提供帮助;二是“志愿无疆”,共同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社会和谐奉献爱心;三是“文明增彩”,全面投身网络文明、赛场文明、行业文明、校园文明、社区文明建设,塑造文明有礼的北京青年形象;四是“科技未来”,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科技创造能力,全面开展青年创新创业行动。五是“绿色家园”,宣传绿色理念,开展生态环保行动,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家行动”、“低碳生活我先行”活动。
同时,团北京市委还公布了《共青团北京市委服务青少年社会组织发展具体举措》,使北京青少年社团建设不仅有了行动指南,还有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举措》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积极培育青少年社会组织。大力发展公益类、志愿类、创新创业类、人才类、兴趣类青少年社会组织,凝聚和带动各类青少年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二是设立北京青少年社会组织发展基金,用于支持青少年社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三是实施优秀社团项目扶持计划,形成一批青少年社会组织优秀品牌项目;四是建立北京青少年社会组织服务热线,协调解决青少年社会组织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五是培养青年社团骨干人才。每年培养100名重点青年社团骨干人才,拓宽推优荐才渠道,促进青年社团骨干在社会建设领域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