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制网络时代的“心灵鸡汤”
赶时髦 建微博
贺志军是中南大学学工部副部长。最近,他正在做一件特别时髦的事情——建微博。不过,这个微博并不是他个人的,而是学校的。确切地说,它叫“云麓拓客”微博客平台,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与手机、QQ、网络虚拟社区的即时联动。
一年多前,贺志军还不知道微博是何物。学生们立刻给这个“out”了的老师补习:贺老师,微博可厉害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竞选成功,就是动用了微博的力量啊!
从个人角度而言,贺志军并不是微博的爱好者。但从工作角度出发,他必须这么做。“我们要随时关注网络新技术,学生用什么,你也要会用什么,否则你会跟不上他们交流的步伐。”贺志军说。这个关注的前提是中南大学现有在校学生50659人,学生中手机拥有率达99.8%以上,电脑拥有率接近72.4%。
这个思路也是学校的思路。一年前,中南大学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来建设微博平台。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20多名大学生,成为这个平台的设计者。以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党员为主,学校构建了第一批微博信息员队伍。
微博传递信息的速度之快让这些老学生工作者诧异。往年,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常常会出现一方面一些就业信息无法及时传递给学生,另一方面部分毕业生却为没有就业信息而苦恼的情况。微博平台建成后,中南大学商学院从保研学生中挑出的10名信息员,将就业招聘信息整理分类,通过“云麓拓客”、手机报专刊发给还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2008届共提供岗位信息1734条,其中63.24%的就业岗位信息被毕业生使用。还是这些学生,利用这个平台,为另一个学院一位患白血病的同学发起了全校捐款活动。
辅导员博客引热捧
通过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成为很多学校与时俱进的一种选择。“传统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较为落后,很难引起大学生的兴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简单的灌输转变为能够引发学生探究的方式。”大连理工大学学工部部长薛徽说。
孙壮是大连理工大学2006级辅导员。大一新生大都还没有配备个人电脑,所以利用宿舍楼内的宣传栏发布工作通知几乎是每位辅导员都会选择的交流途径之一。在开办宿舍宣传栏两周后,孙壮将辅导员信箱钉在了宣传栏旁边的墙上,以方便与学生的交流。慢慢地,信箱里的信件、纸条越来越多,其中很多内容是对“辅导员周记”的评论。这样的师生交流贯穿了学生的整个大一学年。
随着学生升入大二,学生寝室内的电脑普及率逐渐升高,孙壮的“辅导员周记”除了在宿舍宣传栏张贴外,还通过他的个人博客发布。2006年,校内网在全国大学生中流行,孙壮便在当年5月开通了他的校内网个人页面。
这时,孙壮开始担任学院的团委书记,教育对象由原来一个年级的学生,扩大为全院团员青年。随着时间的推移,“辅导员周记”的网络点击量逐渐增高。为此,孙壮的博文形成了以辅导员周记为主、以其他日常博文为辅的辅导员博客雏形。
随着学生步入大三,孙壮将其辅导员博客的博文分为事务通知、活动心得、成长共享和辅导员周记4类。辅导员博客成为孙壮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辅之的还有QQ、飞信、E-mail等形式。
目前,大连理工大学120多名辅导员全部在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上开通了辅导员博客。根据有关部门统计,2008年以来,高校辅导员实名建博人数为3597人,现有博文5174篇。
在这些博客中,年轻的辅导员放下身段,和学生们一起分享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自己阅读过的美文美图,分享最新发生的事件。学生们也在网络上及时留言,对老师所说的话题进行反馈。师生的交流因为网络明显多了起来,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现实中的师生变成了网络上的朋友。
师生成亲密无间的“博友”
王建慧是上海师范大学的辅导员,在自己的名为“自得居”的博客上,她和学生们分享了一次自己生气的经历。
学校在一个周五上午举行一个模拟招聘活动,定在8点半开始。之前有38名同学报名参加,可到了活动时间,只有7名同学出现。
王建慧气得脸色发白。活动还要继续,她让帮忙的同学打电话,一个个询问其他同学不来的原因。各种“客观理由”浮现:有人说不知道具体时间,有人说另外有安排,有人说已经回家了……
有人不明白王佳慧为什么会如此生气,她自己也有些不理解。一位老师说,这是因为她动了真感情。她把自己的这段心路历程放到博客上与同学们分享。“因为对学生有太多期望和重视,因为一直相信自己的学生能够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她不是想去责骂谁,也不想让谁难堪,只是说出来心里会舒服很多,也算是自己的一次总结。
后来,王佳慧又费尽周折地组织了一次学生应该会感兴趣的讲座。尽管她不知道有多少同学会参加,她还是把这个消息放到自己的博客上,并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在她的意见之后,很多学生发帖回复。
就是在这种看似漫不经心的网络互动中,在看似无关痛痒的言谈和生活碎片中,老师和学生探讨着诚信,探讨着人生的职业规划。老师们利用网络,开始了为学生的“网上导航”。
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党委书记李宣海说,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如何运用网络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辅导员必须直面和努力破解的新课题。借助于辅导员博客,大学生和辅导员已成为亲密无间的“网友”、“博友”。辅导员将自己的博客比作“心灵花园”,大学生则将辅导员博客看成“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