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5月28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体育

质量立校 特色立校

——奋进中的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5-28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具有高等本科学历教育资格的独立学院,学院坐落在繁花似锦的“春城”昆明,设有龙泉和杨林两大校区。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多年来,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一直得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云南省委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学院围绕依法治校、教真育爱,加快改革、科学发展,全心致力于创建核心竞争力强、品牌特色鲜明的现代新型大学,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充分发挥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承文明的功能作用,为现代高等教育探索出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经验。

    专家治校有方,教授治学有理

    学院秉承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精神和云南师范大学“教学相长”传统,坚持“依法治校”方略,遵循“专家治校、教授治学”的理念,设有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督导委员会,建立党、政、团、学系统和院、系、班级层次的学生教育管理组织机构和层层落实、分层负责的长效管理机制,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力军地位和学院和谐效率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围绕价值、制度和能力“三位一体”的教育,将学生人格的养成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使得学院毕业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的合格公民。

    学院以云南师范大学专业教师为主体,以省内各高校教授、学者、知名专家和社会行业、企业精英为依托,融外籍教师为一体,形成多元化、双师型的强势师资群体。

    外语学院师资力量雄厚,集师大、云大等省内8所高校的教授、副教授50余人,聘外籍专家20余名,构成了专兼结合、中外融合的强势教师群体。

    人文学院任课教师多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或具有该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的教师。

    工商管理学院拥有一支功底深、层次高、教学与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聘请有瑞士洛桑大学、英国杜伦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外著名专家为该院客座教授。

    经济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57人,聘有国内外著名专家为客座教授。形成一支实力雄厚的双师型、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群体。

    计算机科学系以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主,专、兼职教师50余人,师资建设采用“引进与培养”并重的模式,形成一支以高职称、高学历为主体,中青年教师为基础的教学团队,构建“基础+应用+开发+研究”的创新教育模式。

    城市建设系以风景园林、城市规划、环境艺术设计、园艺专家为主体的专职教师队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博士2人,硕士11人,构建了一支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

    艺术系依托区域民族文化艺术资源、融合国际现代先进的艺术教育理念、构建校企合作、推进国际化办学培养模式,拥有一支业务能力强,专业基本功扎实的专职教师队伍,另聘请有教学经验丰富且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专家组成教学核心,形成了专兼结合的聚合型教师强势群体。

    博文明理科学敦品励学施教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重点、素质教育为根本,把学生的身心健康、诚实正直、胸怀宽广、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积极健康地参与社会竞争。

    学院坚持国际化办学发展方向,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走“文理并蓄、中外交融”的内涵发展特色道路,外语学院聘请了大批外教,开设了韩语、日语、泰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小语种,先后与美国佛蒙特大学、西班牙阿维拉大学、日本淑德大学、韩国培材大学校、韩国光州大学校,泰国皇家理工大学、泰国远东大学、美国韦伯斯特大学(泰国分校)、泰国如诺大学、泰国曼谷大学、泰国易三仓大学,越南国家大学等10多所国外知名院校建立了长期交流合作关系及教育文化联合体。是国家教育部在西南地区首家批准设立韩语本科专业的高校。2009年,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学院和韩国又石大学签署了教育交流合作协议,举办了首批本科人才培养2+2国际合作项目,为响应云南省委、省政府“走出去,引进来”教育改革发展战略,走国际化办学创新模式做出了积极有效的实践。

    人文学院、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等4个二级学院15个教学部系,3个中心和1个英美文学研究所。开设了英语、朝鲜语(韩国语)、法语、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工商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园林、园艺、城市规划、艺术教育、艺术设计等20个本科专业,覆盖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农学、教育学等七大学科门类。

    创建现代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特色精品课五类课型体系,形成以文为主、文理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专业体系,学院实施学生就业“一把手”工程,推行“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采取多种方式和多种就业渠道扩大毕业生就业,历年毕业生最终就业率达较高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2009年,外语学院英西双语班谭思未同学荣获“CCTV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云南赛区一等奖,并代表云南省赴北京参加全国总决赛,获得全国第15名的好成绩。2010年1月学院组织参加的学校体育舞蹈比赛获“云南省维也纳华尔兹健身舞比赛”(大学组)一等奖和最佳校园形象奖;获第五届“中国学生体育舞蹈锦标赛(CSARA)维也纳华尔兹健身舞比赛”(大学组)全国二等奖。

    高瞻市场需求,远瞩培养目标

    外语学院始终以“如何抢先一步,设法领先一步”的发展视野,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俗套,以质量求发展不迎合”的人才培养理念,立足“自主创新,打造品牌”的发展目标,主要培养以英语、朝鲜语、法语为基础的3个本科专业,融多语、经济、旅游等学科领域,拓展了英、日、朝鲜、德、法、俄、泰、越、西班牙、阿拉伯语等10个“小语种”和“双语种”学科专业方向,是云南省开设语种最多的外语学院。现已彰显出“国际化、模块式、大类型、技能化”的人才培养范式和“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专业培养特色。英西(西班牙语)双语、英德双语、英日双语、英泰双语、英阿(阿拉伯语)双语,朝鲜语、商务韩语、韩日双语,法语等毕业生深受相关国家部门、外事部门、外经外贸、外资企业、教育文化、新闻出版、科研机构、涉外旅游等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青睐。

    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培养具备系统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和广博的语言、文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能准确地分析、评论文学作品,阅读一般的文言文;了解语言、文学研究的新发展,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创新型专门人才。对外汉语专业专门培养汉英双语、汉泰双语、汉韩双语并能在国内外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对外汉语教学人才以及从事中外文化交流的专门人才。

    工商管理学院主要培养能在相关管理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物流管理培养熟练运用外语,适应中国面向世界经济发展建设需要的国际型高级物流技术和管理的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旅游管理专业主要培养能在旅游管理和服务相关,德智体全面发展且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经济学院顺应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按优势学科专业建立的最具有特色的学院之一。由国际贸易与金融、经济、财政税务三个大教学系组成,毕业生可以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等金融行业、三资企业、跨国公司、企事业单位、政府经贸管理部门和教学科研机构工作。

    计算机科学系主要培养掌握经济与管理学理论基础,具备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信息管理、信息工程监理、网络营销、网络企业管理、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管理能力,能进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培养多学科复合应用型人才。

    城市建设系,园林专业主要培养能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园林植物繁育、养护及管理等工程型、复合应用型、创新型高级技术人才。园艺专业主要培养园艺作物生产、技术开发和推广、园艺企业经营管理以及现代化温室产业的管理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花卉产业现代化生产技术,具有观赏植物栽培、繁殖、育种、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能力的外向型、复合应用型、创新型高级技术专门人才。

    城市规划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设计、城市道路交通、市政工程、城市绿地等规划设计、一般建筑设计等方面能力应用型、复合应用型、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艺术系依托民族文化艺术资源,融合国际现代先进的艺术教育理念,推行“实习与就业结合式”、“校企合作办学式”、“综合设计式”等培养范式,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较强创意思维与创新实际能力的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

    同时,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招收本科民族班的全国三所高校之一,招收的少数民族学生都分列在部分专业中,为地方建设,民族发展培养后备人才。

    十年探索、十年奋进,为实现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突出价值教育、能力培养,制度建设,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和国际化水平。文理学院在总结人才培养、服务社会、传承文明的教学实践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