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师范学院:七成学生可拿奖学金
湖北师范学院是一所建在地方的省属本科师范院校,现有本专科学生近1.4万人,经济困难学生比例高达25.19%,比全国平均比例高出5个百分点。
目前,湖北师范学院有70%的在校生可拿到奖学金。面向全体学生的奖学金有优秀学生奖学金、特殊贡献奖、新生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中国人寿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湖北省政府奖学金则面向品学兼优的经济困难学生。
除奖学金外,学校已经形成“奖、贷、助、补、减”五位一体的资助体系。2004年,学校的国家助学贷款实现了零的突破,以后逐年增加,在2008~2009学年度,已发放国家助学贷款1378人,签订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合同1591人。
学校通过募集校内外款物,创办了“爱心超市”,特困生凭爱心卡可免费领取学习、生活用品,搭建起一个捐赠和受赠的爱心平台,使贫困生能够有尊严地接受资助。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多角度帮扶力克“四困”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学校的弱势群体,他们不仅经济困难,部分学生还存在着学习困难、心理困惑和就业困难。针对这些情况,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在大力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同时,努力完善受助学生的帮扶体系建设,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克服心理障碍,圆满完成学业,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学校团委在贫困生中成立感恩励志协会,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团结在社团周围,组织协会成员到福利院、客运中心、火车站开展志愿服务,让他们在活动中传播爱心,回馈社会。
每次学校在国家奖助学金拨款到位时,都会组织专门的发放仪式,颁发获奖证书,并挑选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学生作先进事迹报告,勉励受助学生勤俭节约、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不忘党和政府的关怀。
同时,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狠抓贫困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把它作为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设立了华东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站,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实行简化手续、优先推荐、免费安排的方针。2009年,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贫困毕业生就业率达93%,其中,四川地震灾区学生就业率达96%,高于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
三峡大学:情感交流促生源地助学贷款健康发展
从2007年生源地助学贷款在全国试点至今,三峡大学已有3873人次办理了生源地助学贷款,贷款金额达2256万元。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学校从多个方面开展了认真细致的工作:
首先,加强宣传。印制生源地助学贷款宣传单及宣传册;利用校园网进行政策普及;对学院资助专干及相关老师进行政策解读,对贷款操作程序进行培训。
其次,为学生提供方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将相关表格印制后随录取通知书发放给贷款学生,减少贷款学生因领取表格盖章而往返于学校与生源地之间的时间;与教务处协商,为急需回家办理贷款的学生提供短期请假手续,同时为个别回家办理贷款手续的困难学生提供路费资助。
第三,学校主动加强与地方的情感交流。学生资助中心每年主动给湖北省95个农村、城区信用社及102个地方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寄发新年贺卡。同时学校还就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中的如何管理、诚信教育等问题,举行“高校-地方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交流会,通过交流会增进了情感,探讨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高了双方进一步搞好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的认识。
孝感学院:助学为先、励志为重、感恩为导
2006年以来,孝感学院发放各级各类奖助学金及临时生活补助累计达5094万余元,为贫困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3070万元,累计设置勤工助学岗位1555个,惠及学生60759人次。
学校在规范资助工作程序方面作了很大努力,建立了“宿舍-班级-院系-学校”四级贫困生认定程序,以及“A、B、C、D”四档滚动式的贫困生档案库,做到信息准确,档案齐全,标准统一,操作透明。
在不断促进资助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同时,学校密切关注突发困难学生的生活。
2006年,城建学院学生李倩的父母进行换肾手术,所需费用很大,家庭面临经济困难。学校得知情况后,迅速为她建立了特困生档案,减免其学费,为她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组织学生进行募捐,学校还专门拿出7000元对其父母进行援助。
2008年,计科系学生梅汇父母在一次自然灾害中不幸双双遇难,梅汇本人也身负重伤。学校得到消息后,为其解决了8000元的困难补助。
“助学为先、励志为重、感恩为导”,孝感学院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发挥奖励和资助的育人功能。学校传颂着“九朵金花”、“五小龙”同时考取研究生的励志故事。这些同学在总结自己的考研经验时,都表示来自国家、学校和社会的资助成了他们学习的巨大动力。
(本报记者 甘丽华 谢洋 雷宇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