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首页|新闻|教育|招生|职场|创业|留学|校媒|旅游|数码|汽车|生活|健康|图书|法治|博客|论坛
加入收藏 | 检索 | 广告
中青论坛 | 订报 | 投稿
中国青年报图形版
新闻回顾 新闻检索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61
邮发代号 1-9
2010年5月30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体育
动用外汇购置装备,通讯条件有限,联络不畅,冲顶时全靠搭人梯——

贡布感慨峰顶的景象依然熟悉

本报记者 慈鑫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5-30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贡布 本报记者 慈鑫摄

    50年前的5月25日,中国登山队员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这是人类首次从北坡攀登珠峰成功。从那时起,中国登山队勇攀珠峰的事迹便成为鼓舞全国人民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也成为英雄。半个世纪弹指一挥间,如今,三位登山英雄中,只有贡布身体较为硬朗。5月26日,记者在中国登山训练基地采访了年已77岁的贡布老人。

    一说起50年前攀登珠峰那段经历,满头华发的贡布立刻来了精神:“50年了,很多事情我都记不起来,但那次登山的许多细节,我依然记忆犹新。”

    贡布记得,在1960年攀登珠峰之前,自己只有不到两年的登山经验,而中国登山队的成立也还不到5年。贡布自豪地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中国登山队敢于挑战珠峰并最终成功,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除了需要拿出超常的勇气和魄力之外,中国登山队还要面对落后的物质条件。贡布回忆,攀登珠峰所需的装备中,绝大多数都需要进口。为保证攀登珠峰成功,国家当时动用了宝贵的外汇为登山队购置装备。

    1960年3月,攀登珠峰的行动正式开始。这座世界第一高峰的海拔高度超过8800米,而此前,中国登山队只到达过6500米左右的高度,再往上的部分都是未经过探索的盲区。

    “当时的天气预报能力和通讯能力也非常落后。”贡布回忆说,“天气预报经常把握不准天气状况;通讯手段也只能靠报话机,一旦离开大本营,就只能按照事先约好的时间同后方联络。”

    高海拔地区气候多变,由于天气预报的水平较低,中国登山队就曾在攀登珠峰的过程中遭遇风暴袭击,而通讯条件的落后,也导致前后方的联络不畅,很多时候,前方队伍在遇到困难时都要自己作出判断。

    中国登山队在6000米、7000米、8500米左右的高度建立了3个营地,历时两个多月。在这两个月时间里,体力好、高山环境适应力强的14个人从百余人的大部队中脱颖而出,成为突击登顶的候选人。

    由于氧气等物资接济不上,5月23日,在决定突击登顶的头一天,全队只留下5人作为登顶人员,这5人从8100米的高度出发,向峰顶前进。据贡布回忆,5名队员中又有两人先后因身体原因下撤。实际上,到5月24日发起最终登顶行动时,只剩下他和王富洲、屈银华3个人。

    5月24日一早,3名度过一夜饥寒的队员开始向峰顶冲刺,但从8500米营地到珠峰峰顶这垂直距离只有300多米的路程中,他们遭遇了大大出乎意料的困难。

    “最难的障碍就是第二台阶,此前,外国登山队曾经六七次到达过这里,最终,也都是被挡在了这里而功亏一篑。有人说,这里是‘鸟都飞不过去的地方’。”贡布回忆,他们3个人在到达第二台阶后,同样试尽了各种方法,依然无法攀登上去。

    第二台阶位于珠峰北坡约8680米至8700米的高度上,是一块垂直近5米高的岩石峭壁。

    “最后,是消防队员出身的王富洲想出了搭人梯的方法。”贡布说,“他让屈银华踩在自己肩上,再在岩壁上凿洞,挂绳索,屈银华最后登上了第二台阶,他再从上面拉绳索,帮助我和王富洲登上去。”

    “由于登山运动员穿的是钉子鞋,为了不踩伤王富洲的肩膀,屈银华把鞋脱了,只穿着袜子攀登第二台阶。为此,屈银华的双脚被冻伤并最终落下了残疾。”

    “不过,队员们在那个时候早已顾不上什么残疾或牺牲,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算只剩下一个人,也要向峰顶冲击。”贡布动情地说,“每个队员都想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抱着拼死一搏的心态,死也要死在峰顶上。”

    登顶行动原本计划在5月24日傍晚结束,但由于攀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远大于预想,仅在第二台阶就耗费了5个多小时,到中国登山队最终登上珠峰顶时,已是5月25日凌晨5时。

    当世界第一高峰被队员们踩在脚下,满身的疲劳瞬间被成功的喜悦冲散,3名队员在峰顶展示了国旗和毛主席像,拍摄了录像,进行了一些考察工作,最后,携带峰顶的一些岩石下了山。

    1962年,贡布从中国登山队退役。此后,他在西藏登山队和西藏自治区体委工作,虽然没有再去攀登高峰,但一辈子都从事着与登山相关的工作。

    1993年,60岁的贡布从西藏体委副主任的岗位上退休,但他仍然关心着中国的登山事业。2008年5月,当他在电视上看到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到达珠峰峰顶时,40多年前的情景再次闪现在脑海,“峰顶的景象竟然还是那样的熟悉。”贡布感叹。

    贡布欣喜地看到,如今,中国登山队挑战过的7000米以上的高峰已不下几十座,全世界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已全部被中国人征服。在贡布的学生中,有的人已经登上珠峰十几次。

    “社会的发展进步,使得挑战高峰对于人类来说已经不是难事,但勇攀高峰的精神却会代代相传。”贡布表示,“而且,勇攀高峰的精神不光是对登山运动有意义,对于年轻人来说,同样需要这种精神,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我们不仅要攀上高峰,还要能创造高峰’。”

    本报北京5月29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广告服务 | 建网服务 | About Us | 中青在线声明 | 媒体公约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广告发布支持
中青在线已获得从事登载新闻业务、互联网教育信息服务、网络广告经营、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京ICP证010507号,商标注册证
频道导航: 首页|新闻|教育|招生|职场|创业|留学|校媒|旅游|数码|汽车|生活|影视|健康|图书|法治|博客|论坛|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