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6月1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南开气质"润物无声

本报记者 张国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6-01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在南开大学,多年来,新生第一堂课和毕业生最后一课的内容总是相同的:学生在广场集会,一位教授担任指挥,大家唱校歌。

    新生第一课还要讲解校歌的含义。创办人填写的歌词只有61个字,除了鼓励学子“汲汲骎骎,月异日新”——像湍急的水流、奔驰的骏马那样去发奋学习和创造,还强调“以铸以陶,文质彬彬”。

    在南开校园,每当国庆日、校庆日,或是“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纪念日,以及一些大型集会,校歌都是保留曲目。

    南开的学生没有一个不会唱校歌。仅这一点,便被很多同行视为奇迹。

    伴随校歌的还有钟声。南开校内有口巨大铜钟,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日军劫掠,后又被重铸。钟声与歌声,伴着一届又一届的书声。

    南开大学党委书记薛进文说,该校尤其重视校史和校友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努力从百年积淀中发掘文化传统和精神特质,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和爱国主义传统熏陶学生,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风。

    爱国主义是南开精神的核心。

    2009年,南开大学90周年校庆之际,办了一次校友征文。校方发现,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多数都将“朴实”与“爱国”作为母校的特点。

    在南开大学任教的化学家何炳林、陈茹玉是一对“院士夫妇”,他们捐出积蓄,设立基金奖掖后学,评选条件有三:“第一爱国,第二功课好,第三家境贫寒,爱国要放在第一位。”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青年周恩来的名言成为历届学生的座右铭。

    1919年入校的周恩来,是南开大学首期学生,对母校影响极深。“以杰出校友周恩来为楷模,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是南开的教育特色之一。“周恩来班”、“周恩来奖学金”是崇高荣誉。

    “文理并重”是南开的学科特点。该校由此出发,举办各种文理交叉的学术研讨、文化沙龙,使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人格、气质、修养在文化融合中提升,达到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统一。

    南开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尹孔阳还记得,在一次讲座中,著名画家范曾说,一个建筑大师的优秀作品打造的并不是建筑本身,而是建筑背后的那片天空。她由此想到,南开塑造的,也并不只是一所学校,而是无数学子的精神家园。

    创办人曾为南开定过一则“容止格言”,它训练学生们温和端正的气质。“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今天,这个再小不过的传统也被继承了下来。许多师生相信,鸣过校钟,唱过校歌,念过“容止格言”,在马蹄湖的荷香里晨读过的学生,会带有一种“南开气质”。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