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学生与企业沟通的大门
5月29日,网络大赛本科组赛场,参赛团队回答评委提问。
实习生 王叔坤摄
“此次大赛举办分区决赛时,江西省教育厅和工信委的领导就比较重视,特别是江西省教育厅更是不遗余力地参与到本届大赛中,该赛事也成为江西省教育厅主抓的促进高校学生创(就)业与实践项目之一。”建行“e路通”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组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因此此次大赛受到了高校师生的一致欢迎,他们参与大赛的实践为高校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大赛历时7个月,参赛学生有的在淘宝网上开店,有的做社会调研,有的需要自行解决项目问题,他们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掌握了理论知识,增强了技能的熟练度,在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的黄为平老师看来,网络商务大赛让教学和实践活动融合在了一起,不仅学生提高了动手能力,老师也在指导学生参赛中获得了更多的教学经验。
高校实践教学仍在探索中
虽然并不是教育领域的工作者,但负责此次大赛组织工作的组委会人员还是对高校的实践教学现状给予了关注。“现在高校的实践教学是通过实习和实践周来实现,还有些老师会在实验室带着学生做,这些已经是比较好的学校了。”组委会负责人认为,还有很多学校不知道相关领域内的企业在做什么,不知道做什么才符合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即使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人才,也没有相应的资源去满足企业要求。
学校的教学活动如果要紧密围绕社会需求来展开,举办大赛就有可能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以企业真实的商业问题作为大赛的内容,由企业的业务部门把企业最前沿、最关心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学生提供应对和解决方案,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锻炼,学校也可以根据企业的问题,了解学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此次大赛为学生提供了网络零售主题赛、网络贸易主题赛、商务模式创新主题赛、移动网络商务主题赛、金融与支付主题赛、网络营销与策划主题赛6个比赛项目,这不仅让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有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也可以从自己熟悉的领域选择参赛项目。现场评委也告诫大学生,在选择自己参赛的课题时,也应该考虑将来的就业,在有限的时间里要选对自己将来工作有利的项目去做,只有对自己将来想从事的行业和领域有一定了解,才能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有信心。
在学校的实践教学中,实践的时间太少,很多实习都是流于形式。这个大赛进行了7个月时间,组委会希望教学能够和大赛结合在一起,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让大学生做一些真实的商业案例。
“大赛肯定不是全部,但大赛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儿。没有大赛,大学生去与企业沟通可能会吃闭门羹,大赛以企业真实的商业问题为主要内容,企业也会觉得互联网对大学生创新实践来说非常有意义,能够帮助大学生就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大赛为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契机,要让学生接触企业的真实环境,学校和企业也有了实质性的业务接触,这对学校的实践教学来说才有意义。
大赛让大学生实现学以致用
能够参加此次比赛,很多学生队伍都进行了长期的准备,在得知获得了大赛本科组的总冠军之后,来自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的“创e高飞”团队成员非常兴奋,队长张晓云坦言,“大赛为我们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一个能够让大学生学以致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提出创意,我们开拓了思维,创造自己的价值”。
参赛的锻炼价值对大学生来说也是不可估量的,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参赛队员张博表示,通过比赛不仅巩固了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更多涉猎了电子商务方面的知识,类似的这种比赛让大学生活更丰富多彩。他以PPT制作为例,表示这些都是他们团队成员在课堂上学到的,在大赛中得到了应用,还有商业方面的知识也是平时学不到的。来自北京信息职业学院的徐振华老师甚至表示,希望大赛能够成为学校实践教学的一门课程。
很多大学生都承认,在没有参赛之前接触企业的机会很少,与企业教官的亲密接触,让他们感受到了真实的商业氛围。来自湖北大学的参赛队队长余晶告诉记者,他们每次修改方案都会再提交给企业教官,教官会给团队提供企业的想法,“我们平时沟通得很多,教官对我们的项目进行了具体的指导,比如方案最后一个部分,我们经过问卷调查作出结论,就是企业教官建议我们添加上的”。余晶认为,大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相联系,把知识有所用,对企业来说也是个选拔人才的过程。
通过参加大赛,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况湘玲老师很惊讶地看到了大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她表示,大赛真正激发了大学生的求知欲,很多现实中的问题在课堂上是解决不了的,只能通过大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才能做到目的明确。此次参赛的学生就是在刚刚学习了CRM(客户关系管理)的课程之后,就马上根据所学,应用到了实践中来,“我们的这个课程只有两个课时,同学们都是去图书馆借来书,通宵达旦的学习,并且完全按照CRM的理论来撰写了项目方案”。
教师的工作还需要学校肯定
虽然大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对于指导大学生参赛的老师们来说,仍有许多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有些老师指导学生参赛并不能得到学校的认可。
“我来指导学生,是因为我觉得完全应该来做,从功利的角度,这种指导还不如我去发一篇论文得到的实惠多,但做这件事情的意义,比发一篇论文更重要。”湖北大学的周明老师这样告诉记者。
周明老师表示,湖北大学对大学生参赛非常重视,因为实践能力对于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有帮助的。实践能力差恰恰是我国教育与西方教育相比不足的方面。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就业,就业又是对很多高校考核的硬指标,所以学校肯定会支持参赛。他觉得学校对指导老师也应该重视起来,“大学不是研究所,研究所以科研为主,大学应该还是教书育人,实践也是教书育人的一部分,是一种体现,对老师的这部分付出,学校应该给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