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经历 一生情结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中国青年报为期3个月的挂职学习就要结束了。这一份提升思想的经历,终身难忘。
得知将有机会去中青报挂职学习锻炼,我心里涌动着莫名的兴奋——《中国青年报》是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一份全国性综合日报,发行量在全国性综合日报中居前列。她是思想观点的生产者,是舆论导向的倡导者,是青年思想的引领者,是时代风尚的引导者。在权威机构进行的中国主要报纸公信力调查中,《中国青年报》连续10年位居前3名。
报社老师的热情、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周密的安排,给我们挂职团干温暖如家的感觉。参加“一日中青报人,终身中青报人”活动、参观报史长廊和摄影作品展,使我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了《中国青年报》“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的办报宗旨。报史长廊展现的是报社创刊、停刊和复刊的一部发展史,折射的是当时社会状态和时代背景。“尼克松访华”、“两党一小步、民族一大步”、希望工程小女孩的大眼睛、痛失申办2000年奥运主办权的失望表情……摄影作品更直观生动地映射背后的生动故事,体现一代又一代中青报人的精神、思想、理念和信仰。
通过挂职机会,静心学习《新闻采访学》、《报之道》、《冰点》和采编学习案例材料,掌握了新闻理论、采编等专业知识,参与《共青视点》和《大学生村官》的版面编排和新闻采访选题,了解报社运转过程和生产思想的过程。跟随报社记者参加了几次全团重要工作会议,聆听了党、团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更全面、系统地了解当前团的工作,受益匪浅,深受启发,增加了见识、开拓了视野,对于今后回基层开展团的工作更具实践指导意义。3个月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与报社编辑记者和挂友们朝夕相处,结下深厚的友谊,永世难忘。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每周二的共青团新闻中心部门例会就是思想碰撞和交换的例会。学习心得、参加活动感受、读书随想、评报和采编选题等都在会上进行探讨交流,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交流探讨,平时的困惑得到解惑,思想得到升华,认识得到飞跃。“我觉得这篇稿子缺点儿什么”,“对,这篇稿子确实缺点儿什么,缺少灵魂、缺少的是内在精神,让人读起来平淡、乏味”。一篇稿子没有灵魂,就是汉字的堆积,一个人如果没有灵魂和思想,就是个肉体的身躯,一项工作如果没有灵魂和思想,就是个简单的事情。
在中青报的挂职经历是短暂的,但是中青报的事业是永恒的,我们的中青报情结是一生的。
(作者为团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