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感受高度
对于基层团干来说,中青报是再熟悉不过的报纸,而中青报社却是一个神秘的机构。在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海运仓2号这栋不大的楼里,数不清的资讯在这里交汇,睿智犀利的观点在这里迸发。中青报的编辑记者们以他们高度的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判断,不断诠释着中青报这个重要主流媒体所秉承的理念。
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会有一天坐在中青报的办公室里挂职工作,从来没有想到过会有一天在这里聆听报社主编对编辑报道工作的辅导,更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会有一天坐在会议室里参与报社每周例会。然而机会就这样来了,从基层团县委到中青报挂职,一下进入这份报纸的核心,在这里深刻感受她的高度。
感受高度,高度并不关乎级别高低,而在于她的行为。这是一份富有激情的中央大报,她心系国家,关注民生,她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又为底层百姓发声,在大局面前有准确的价值判断,在纷杂的资讯中追踪热点,关注冰点,不放过每一个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她的每一篇报道都体现了报社编辑记者们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近乎苛刻的要求。在我们眼里,他们是一群牛人,有着非凡的才华。他们是中央大报的名记,但他们真的没有架子,在对挂职团干的工作、生活安排上,在几易其稿的稿件编辑案例中,在每周业务例会的评报中,无处不体现了中青报人对人、对工作中每个细节的严谨态度。
感受高度,高度并不关乎高调与否。这是一个媒体势力不断强大的时代,社会生活中充斥着各路媒体的各色报道。在不少老百姓眼中,“媒体”即意味着炒作,各种社会热点都可以成为炒作的素材。如原本的舆论监督,反腐的报道焦点竟在腐败官员情妇身上;原本的两会报道,焦点却在参会的明星的花边新闻身上;原本正常的电视交友节目,竟包装成搏出位、非正常渠道出名的平台……种种迹象让人们不禁要问,媒体发达的时代,媒体人究竟是要眼球还是要价值。《中国青年报》给了我们正确的答案,那就是秉承自己坚守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启发民智、打动读者的文章。她是一份低调的报纸,一份远离炒作的报纸,却是令人尊敬的报纸。
感受高度,高度关乎自己能否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环境造就人,在中青报的氛围引导下,在中青报人行为作风的影响下,个人也在不断地接受洗礼。挂职的过程不仅是新闻业务技巧的学习,更是一次对自己过去工作的反思过程,也是一次思想境界升华的过程。精神和价值是一份报纸的灵魂,也是一个人行为处事的核心。在中青报挂职的意义正是在于从中青报的高度,感知到如何完善自身,提升自我。
(作者为团江苏省如东县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