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棣栭〉|鏂伴椈|鏁欒偛|鎷涚敓|鑱屽満|鍒涗笟|鐣欏|鏍″獟|鏃呮父|鏁扮爜|姹借溅|鐢熸椿|鍋ュ悍|鍥句功|娉曟不|鍗氬|璁哄潧
鍔犲叆鏀惰棌 | 妫€绱� | 骞垮憡
涓潚璁哄潧 | 璁㈡姤 | 鎶曠ǹ
涓浗闈掑勾鎶ュ浘褰㈢増
鏂伴椈鍥為【銆€鏂伴椈妫€绱�
鍥藉唴缁熶竴鍒婂彿 CN11-0061
閭彂浠e彿 1-9
2010年6月4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新闻
二十二载“蜗居”山区 为了学生甘做“骆驼”

汪金权照亮山里孩子求学路

新华社记者 皮曙初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6-04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一个曾经的“天之骄子”,却放弃令人羡慕的名校工作,22年“蜗居”山区中学教书育人;他生活清贫,却长年资助困难学生。从第一次听说汪金权的事迹,到与之面对面,记者一次次受到强烈的震撼。在物质与利益诱惑无时不在的时代里,一个安贫乐道、甘为人梯的“陋室师尊”,更让我们看到了心灵纯净的可贵与高尚。

    “我对当初的选择毫不后悔,我在这里实现了人生的追求。”

    3年前,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1983级学生毕业20年聚会。汪金权在同学的极力动员下参加了这次聚会。然而,同窗四载的同学们竟然大都没有认出他来。满头的白发,简朴的衣着,一脸的沧桑,与当年眉清目秀、一脸英俊的汪金权相比,他带给同学的唯有惊愕。

    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在著名的黄冈中学任教的工作,义无反顾回到老家蕲春县四中,在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中学里甘当一支照亮山里孩子求学之路的“山乡红烛”。20多年来,他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和清贫的生活,他的容貌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出了很多。但是,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他是个快乐的人,一个对生命充满激情的人,他没有为自己的清贫而抱怨,没有为当年的选择而后悔,他的脸上总是挂着一种安然、浅淡的微笑。

    走进他的宿舍,一张木板床、一口旧木厢、一张四方桌、一个用木板垒起的书架,简陋得不能再简陋了。没有电视机,也没有其他的电器,整个房间里最显眼的物品是墙上的挂钟,那是学校发的,但是指针已经不走了。“手机上有时间,不需要给这钟装电池了,多用一节电池还多一份污染哩!”依然是浅淡的微笑。

    汪金权说:“我出生在大别山南麓一个农民家庭,祖辈、父辈们的淳朴、善良和勤劳,深深地影响了我。”20多年前,他在艰难之中发奋求学,成为全村的第一个大学生;20多年来,他身处清贫,却甘之如饴,他说:“我的要求很低。”

    “我常问自己,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

    对学生的爱,是汪金权教学生涯里最动人的章节。从回到蕲春的那天起,他就开始尽自己所能,帮助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22年来,他省吃俭用,常常从自己微薄的工资收入中拿出大半,无私资助那些贫困学生,帮助他们成人成才。

    在他简陋的宿舍里,长年住着多名贫困学生,他们和汪老师住在一起,学在一起。

    田爱银是四中毕业生中的佼佼者,他写的书不仅在大陆出版,还在台湾出版发行。高三毕业前一个月,由于太调皮,太活泼,班主任让他提前回家。汪金权说:“这个学生虽然活泼好动,但上进心很强。”他让田爱银把课桌搬到了自己的宿舍里复习,直到考上大学。“现在,田爱银每次从武汉回来,总不忘到四中来看我,向我报告他的进步与收获。”汪金权自豪地说。

    每次谈到学生的时候,一向恬淡的汪金权总会展露出兴奋,眼睛也会放亮。他坦言,自己也曾动摇过,但是面对正在教室里坐着的这些学生,想到在祖国各地学有所成正在建功立业的那些学生,他坚持了下来。他说,这才是他最大的成就感。

    他爱学生,学生们也喜欢他。他的语文教学目标是“四会”,即教学生会说话、会写字、会读书、会作文。从高一到高二,他要求学生每天临写钢笔字,“不管东西南北风,天天练字不放松。”他说,练字就是练心,让学生们少一份浮躁,多一份沉稳。

    在他的言传身教之下,学校20多名学生作文竞赛在全国和省级比赛中获奖,100余名学生的诗文习作在《语文报》、《中国校园文学》等报刊发表。22年来,汪金权亲手培养了上千名学生考上大学。他们中有很多家境贫穷,而他们的成长,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这些贫寒家庭的命运。

    他的学生曾令信这样描绘自己的老师:“22年有什么?破布鞋,掉色西装。22年有什么?米饭馒头酸菜汤。22年有什么?每每工作到深夜。不,其实你很‘富有’,天下桃李尽芬芳。”

    “为了学生,甘做骆驼;与人为益,牛马也做。”

    蕲春四中校长石珍碧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汪金权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镇里信用社的信贷员来告诉我们,当年有一个学生家长在信用社贷了3000元钱,到期后学生家长没钱还,汪金权老师知道后,自己身上的钱不够,还借了点钱,帮学生家长还了贷款。这件事汪老师忘记了,学生家长也忘记了,信贷员看到报道后才想起来。

    四中的老师们都知道,汪老师不遗余力地帮助学生,但他从来不记在心上,更不记在纸上。22年来,他帮助了多少学生,出了多少钱,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是,从他家那摇摇欲坠的土房子里,从他那一无所有的简陋宿舍里,就可以看出来,他为学生付出了多少。

    一夜成名,让汪金权有些不知所措,没想到自己会引起那么多人的关注。但是很快,他就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我还是一名普通的老师,我只希望无怨无悔地在教书育人这条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因为有爱,才有这22年的坚守,因为有奉献,才有这大爱无疆的“大别山师魂”。汪金权的事迹正在从大别山向荆楚大地、向全国各地传扬,人们从他的身上看到,山乡教师的守望,山里孩子的希望!

    据新华社武汉6月3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骞垮憡鏈嶅姟 | 寤虹綉鏈嶅姟 | About Us | 涓潚鍦ㄧ嚎澹版槑 | 濯掍綋鍏害 | 浜掕仈缃戣繚娉曞拰涓嶈壇淇℃伅涓炬姤
缃戠粶骞垮憡鍙戝竷鏀寔
涓潚鍦ㄧ嚎宸茶幏寰椾粠浜嬬櫥杞芥柊闂讳笟鍔°€佷簰鑱旂綉鏁欒偛淇℃伅鏈嶅姟銆佺綉缁滃箍鍛婄粡钀ャ€佺數瀛愬叕鍛婃湇鍔¤鍙瘉锛屼含ICP璇�010507鍙�,鍟嗘爣娉ㄥ唽璇�
棰戦亾瀵艰埅: 棣栭〉|鏂伴椈|鏁欒偛|鎷涚敓|鑱屽満|鍒涗笟|鐣欏|鏍″獟|鏃呮父|鏁扮爜|姹借溅|鐢熸椿|褰辫|鍋ュ悍|鍥句功|娉曟不|鍗氬|璁哄潧|
澹版槑锛氭湰缃戠珯鍐呭鏈粡涔﹂潰鎺堟潈涓嶅緱杞浇涓庨暅鍍�
涓潚鍦ㄧ嚎鍙婁腑鍥介潚骞存姤鍦板潃 Add锛氫腑鍥藉寳浜笢鐩撮棬娴疯繍浠�2鍙� 閭紪 P.C. 100702
鑱旂郴鎴戜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