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6月10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新闻
坚持“以用为本” 确保“人尽其才”

人才生力军 舞台更广阔

本报记者 王怡波 实习生 杨婷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6-10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每年重点培养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每年选拔一批拔尖大学生进行专门培养;每年从应届高中、大学毕业生中筛选若干优秀人才送到国外一流大学深造,进行定向跟踪培养。”6月6日,我国首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人才规划纲要”)颁布,从青年人才的培养开发讲到创造安心科研的环境,对青年人才的深入关注成为一大亮点

    参与人才规划纲要编制的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人才规划纲要之所以如此关注青年人才,根本原因在于“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开发机制是形成整体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最基础性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记者在人才规划纲要中看到,“青年”二字频频出现在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重大政策、重大人才工程等各个部分,规划内容大至“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小至“改善青年科技人才的生活条件”。

    在大多数参与编制人才规划纲要的专家看来,接下来,作为人才储备的生力军,青年人才的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广阔。

    坚持“以用为本”培养有用英才

    人才规划纲要提出,要“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到2020年,研发人员总量达到380万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左右。”

    对创新人才、青年人才的培养是建设人才强国的基础工作。在张力看来,“青年科技人员的成长,特别是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一定要跟企业和行业紧密结合起来”。而这一点,正是我国目前在人才培养中十分缺乏的。

    张力举例说,比如工程师的培养,美国曾经有个报告《迎接风暴》,对中国每年培养60万名工程师表示忧虑,因为美国才培养7万名工程师,久而久之,中国的优势就会非常明显。报告出来没多久,引起美国非常大的反响,很多人专门进行讨论。

    “但是最后,熟悉中美双方人才培养模式的人就站出来说,其实,短期内中国还构不成威胁。”张力说,因为美国7万名年轻工程师,是在不断实习、实训甚至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这些青年人才一出来就非常适应企业、行业的需要。而中国的许多年轻的工程师都是从书本上学出来的,是课堂上教出来的,企业在接收他们时也有很多障碍。

    因此,张力觉得,真要让青年科技人员脱颖而出的话,在学校跟企业的连接方面一定要做足文章,这也是现在一个非常明显的体制性障碍。

    “实际上,培养人才并不是目的,目的是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参与人才规划纲要编制的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说,此次人才规划纲要提出的“以用为本”的指导方针,便体现了对青年人才培养要向应用型、实用型发展的趋势。

    人才规划纲要提出的“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青年英才计划”等重大工程也体现了这种思考:“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每年重点支持和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着眼于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每年重点扶持1000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打击学术不端 培养健康英才

    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建立健全科研诚信体系,从严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规定,又为健康地培养青年人才提供了依据。

    在张力看来,学术诚信问题关乎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也间接影响了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因此,只要有学术腐败、学术不端行为出现,我们就要坚持不断地治理下去。”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高校、科研院所的学术造假事件不断被披露,每次事件都对青年学生的成长产生了很强的负面示范作用。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曝出“汉芯”造假事件,引起海外关注。此后,多起影响较大的学术造假事件频繁发生,甚至院士、长江学者也被卷入其中。

    人才规划纲要提出的“治理学术不端”如何开展?张力认为,最根本的是在年轻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从小培养诚信意识。“国家为了培养青年人才做了很大的投入,很不容易,如果在诚信上出问题,这对国家来说,也是一种人才浪费。”他说。

    另外,治理学术不端还要从技术手段、惩罚措施上加强探索。张力介绍说,一些综合性大学已经开始启动在学位论文中对主要内容是否涉嫌抄袭进行检查,但完全是网络搜索的,这个技术问题有望在近期得到完善。

    在惩罚措施方面,张力认为,现在用于整治不正之风和治理腐败的措施,都可以首先应用于教育系统或者科研系统甚至整个人才培养部门和用人部门,“毕竟,培养出来的人是以后国家的中坚,不容有失”。

    做足保障工作 实现“人尽其才”

    如何保障高精尖人才尤其是刚进入科研队伍的青年人才的生活、工作环境,让他们安心科研、工作,实现“人尽其才”,这是人才规划纲要中要解决的又一大难题。

    在胡鞍钢看来,人才规划纲要提出的“以用为本”,其实就是实现“人尽其才”的大方针,具体做起来,就是在培养开发中注重应用型、实用型倾向,保证人才能够把时间、精力用于创新、科研。“今天很多科研人员不能保证大部分时间搞科研,可能有更多时间去搞‘关系’,‘以用为本’这个创新机制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让人才一心一意搞创新,而不是把精力用于非学术之事。”

    青年人才刚走上岗位,除了搞“关系”,还有住房、收入等问题困扰着他们,解决这些问题也在人才规划纲要的考虑范围之内。“改善青年科技人才的生活条件,有条件的城市可在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中优先解决住房问题。”人才规划纲要规定。

    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告诉记者,经过长期探索,在保障青年人才的生活方面,中科院下了很大工夫。“去年我们推出了支持35岁以下的年轻人的计划,优先支持获得博士学位5年之内的人。”白春礼说,具体支持措施包括,获得全国百篇优秀论文奖的博士生,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优秀奖的获得者,或者获得科学院50篇优秀论文奖者,如果通过科学院专家评审,留在科学院工作的人才,“我们给他20万~40万元不等的科研启动费。目前我们已经实施了很多年,支出了上千万元。”

    人才规划纲要提出的人才激励保障的目标是: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和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形成国家、社会和单位相结合的人才保障体系。

    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王通讯表示,做好激励保障,不仅对青年人才有重大作用,更对成长起来的高端人才意义重大,能让他们确实为国家多作贡献,“而且,这样还能不断吸引更多国外年轻人才、高端人才到中国来”。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