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6月10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青年话题

为什么一利用价格杠杆就要涨价

王石川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6-10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地铁高峰时段加价到五六元都不为过。”今年年初,市政协委员、北京建筑设计院副院长陈杰提案,建议发改委考虑通过“限时加价”的手段,为高峰时段的地铁运营“减负”。此举是为促使一些非上班族选择其他时段乘坐地铁。北京地铁的2元通票制或将有所调整,通过价格杠杆引导市民出行。(6月9日《新京报》)

    但凡乘过北京地铁的人都领略过北京地铁的拥挤,曾有网友发布《北京地铁拥挤手册》,提出了“一看二快三抢占”和“随波逐流、巧用转身”等等乘车技巧。但放眼全国,地铁哪有不拥挤的?坊间不是有这样一个夸张的黑色幽默吗?一哥们儿说北京地铁拥挤不堪,他怀孕的老婆竟被挤流产了;他问上海的地铁是不是好些,上海的哥们儿说更糟:上个月他老婆乘地铁竟然被挤怀孕了!

    缓解地铁拥挤的方式多种多样,最笨拙最易激起民意反弹的方式就是车票涨价。不妨先厘清这样的事实:

    北京地铁当初设定2元的票价,堪称全国地铁票价最低的城市,其目的正是为了鼓励市民乘坐地铁,以缓解交通拥堵。据悉,北京居民上下班或上下学,拥堵经济成本为335.6元/月,为全国之首。而相对发达的地铁网络和低廉的地铁票价,的确吸引不少市民坐地铁,就极大地缓解了地面交通拥堵。简言之,低票价为北京拥堵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而如果提高票价,会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有的市民承受不起——的确,每次6元,1天10余元,每月光花在交通的费用就两三百元。一旦承受不起,他们就会坐公交,而公交一般是0.4元,大量的市民乘坐公交,势必加重路面交通拥堵。正如有网民称,“路上堵了,让去地下,地下人多了,又逼人往地上跑,这就是你们一次次的决策?”

    另一种情况是,无论价格再高,该坐的人还是要坐,因为班不能不上。地铁相对来说比公交更快捷,为了节省时间,上班不迟到,还是得坐地铁。如此一来,“限时加价”的意义就几近于零,耗费大量精力和公帑的公共决策,并未达到预期目标。

    其实,在公共决策时合理利用价格杠杆并非不可以,但一些官员和专家偏狭地理解价格杠杆,把价格杠杆等同于涨价。令人遗憾的是,涨价成了他们动辄的冲动。为了减少私家车出行,要提高油价;为了减少市民浪费水,要调高水价;为了鼓励人们减少用电,要提高电价……涨价,涨价,他们眼中只有涨价而无其他。

    动辄涨价,是偷懒的做法,他们以为一涨价就能达到效果,实际上地铁拥挤,何不加大地铁建设?堵不如疏,如果不在源头上下工夫,涨价只是粗暴的锯箭疗法;动辄涨价,也涉嫌权力自肥,但凡涨价,受损的往往是公众,获利的无疑是政府部门,这是与民争利,掏市民腰包的钱往自己的口袋里放。像北京建筑设计院副院长陈杰之类人,也许有自己的私家车,压根儿就不需要坐地铁吧?正如网友称,“开口就是6块,你们有车,想想上班族容易吗?”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