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6月11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旅游周刊
文化旅游系列谈

明十三陵的“懒思维”

裴钰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6-11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坐落在北京昌平的明十三陵,是中国帝王陵,同时也是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在区域发展中有明显优势。北京昌平区“十一五”规划里明确提出,应“着力保护好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统筹规划周边地区和北部山区的发展,形成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景观相结合的知名旅游景区和休闲度假区”。现在,明十三陵景区保有500万人次的年接待量,真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可是,每年有500万人次的接待量,明十三陵的年旅游收入却不足3亿元,从理论上讲,游客人均消费不足60元。根据2009年的昌平旅游统计数据,游览十三陵的游客人次占昌平全区游客人次的25.6%,可是其旅游年收入只占8%。这从一个侧面是否可以表明,第一,明十三陵的旅游产品太少,消费结构过于单一,消费不振。第二,旅游产业集聚差,依然处于以观光游为主的形态。第三,虽然宏观战略清晰,但合理利用的层次较低,文化保护与合理利用彼此断裂,造成了文化资源的浪费。根据2009年北京市旅游数据,十三陵景区年旅游收入的理论估值远不止这个数字。

    十三陵未能充分释放其产业效能的原因,笔者看来是没有做到八个字:“项目驱动,产业集聚”。目前十三陵的大项目是“文物库工程”,建设地下文物库房,总建筑面积2661平方米,总投资2594万元。但目前笔者尚未看到延长文化旅游的消费链条。

    同样是世界物质遗产和未开掘的帝王陵,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的合理利用可供借鉴。今年下半年,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将竣工开放,这是按照国家公园的模式对帝王陵进行开发的第一例,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征地2902亩,建设项目包括景区绿化、道路、管线、配套设施,以及文吏佣(含石铠甲)展厅和百戏佣展厅两个展馆,总投资6.5571亿元。

    秦陵主要的配套项目有二,一是秦陵博物院南门项目,占地600亩,分为三块,一个可容纳800辆车的生态停车场,一个大型文化广场和占地8000平方米的商业旺铺,总投资5亿元;二是秦陵民俗生态旅游项目,规划面积800亩,主要建设体现秦人文化的秦陵民俗村,集民俗、生态、观光、体验为一体,总投资1亿元。

    笔者认为,秦陵的利用模式是相对成熟的,而民俗、生态、观光、体验等要素,同样也是昌平的优势所在。借鉴秦陵实践,按照国家遗址公园的模式,以项目为驱动,加大开发的深度和质量,才能让明十三陵“勤快”起来。

    我国的文化旅游实践已经十年有余,部分地区依然存在着很多困惑,其实,我认为主要还是“懒政思维”在作怪,不是不作为,而是“懒”作为。表现有三:其一,工业化搞了60年,服务业列为重点战略产业不过20年,所以,政府对服务业的发展意志还有一定的摇摆性。其二,长期以来,把文化保护和产业开发严重对立,造成了只重文化保护,而导致文化资源的浪费。其三,轻视文化旅游,误以为文化旅游就是“风味小吃+地方戏曲+文化景点”,搞点惊世骇俗的嘘头,把文化创意混同于公关炒作,凡此种种,割裂了文化和旅游的关联。部分地区把文化旅游看作个别部门的事,甚至认为旅游开发仅凭一两个点子就能奏效,忽视了对文化旅游的产业考量。十年来,各地这样的教训不胜枚举。

    地方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力,继续开拓出符合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径。“创新力”诉求其实是客观压力所致,中国要想在“十二五”期间保持高增长,就必须想尽办法刺激本国服务业,而旅游业恰恰是提升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的最好抓手之一。可以说,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克服“懒政思维”即是文化旅游发展中的“思想转型”。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