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共青团倾力“两新”组织团建
目前,在广东的4600万名青年中,外来务工青年约占50%,在珠三角,这一比例更是高达70%至90%。在谭君铁看来,通过推进“两新”团建创新,使团组织覆盖、服务外来务工青年,对广东省共青团组织而言,是“职责所需,形势所迫”。
近日,团广东省委在东莞对“两新”组织团建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确立了今年全省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要完成的三大工作任务:新经济组织团建新增8000家;使省属及以上国有企业和团属青年社团建团率达到100%;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等新社会组织建团率达60%。同时要求各市、各单位根据目标任务,全面推动企业和新社会组织的团建工作,实现有效覆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团广东省委建立起每月督导通报制度,书记班子分片区联系“两新”组织,定期深入基层开展督导工作。同时下发文件明确了各地各单位的责任,将此项工作纳入各地市、各单位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将对工作不力的地区或单位的团组织和负责人进行问责。
近日,团广东省委书记还亲自挂帅调研“两新”团建工作重点市东莞市的大朗镇、寮步镇、清溪镇、万江镇,向当地党政主要领导争取“政策”,就推进“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了共识。东莞市有关党政领导表示,将“加大各类资源对这方面工作的投入,及时指导和帮助本地区团组织,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这两天,“两新”组织团建工作培训班在广东中山市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团广东省委专门筹集100万元经费,用于全省“两新”组织团建工作培训,组织力量编写《“两新”组织团建工作实用手册》,下发到基层团组织,便于各地团组织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指导“两新”组织团建工作。
“党建带团建”是上级党委对共青团工作的要求,但是在许多“两新”组织中并没有建立党组织,如何在这些组织中建立发展团组织呢?
谭君铁指出,共青团工作正是要瞄准这些青年集中、组织建设又比较薄弱的“两新”组织,而不能只满足于在已经建立党组织的机构中“顺手”建团,“我们完全可以先在企业中建立起团组织,使之发挥为党联系和凝聚青年的作用,等下一步时机成熟时再去建立党组织。”
打破了“自上而下”的建团模式,就需要从“自下而上”的方向去创新团建工作,既要寻找新的团建方式,又要以“服务”的姿态为青年提供便利和帮助,以团结和凝聚青年,为进一步的共青团建设打好基础。
广东省各级基层团组织在团广东省委的支持下,努力探索基层“两新”组织团建工作的有效途径,创造了联合建团、区域建团、行业协会建团、青年组织建团、互联网建团等各种团建方式。
中山市启动了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试点工作,确定全市12个类别31个共青团试点单位,并充分利用中山市青年企业家协会19周年会庆的桥梁纽带作用,注重抓好企业老板的思想工作,成立市青企(青商)团工委,实现青年企业会员企业团工作的多层次覆盖,不断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佛山市网友俱乐部建立22个兴趣Q群团支部,网络团员人数1755人,实名注册团员666人,还采用Q群推荐、网上投票的方式选举成立了团总支。网络团总支成立后,确立了“以时尚交友”、“以兴趣交友”、“以公益交友”的活动原则,先后开展了600多次聚餐派对、参观旅游、体育竞技、志愿活动等当下青年喜欢的活动,将广大青年自组织和网络Q群、松散青年等组织了起来,在依托网络建团和开展线下活动的有机融合方面探索了新路。
团深圳市龙岗区委建立在粤务工柳州青年服务站团工委,围绕务工青年的需求,以“老乡聚会”、“同学聚会”等方式在工作之余进行联系、交流及联谊。这一举措也为服务外来务工青年打开了新的窗口。
当前,“两新”组织团建依然面临着一些企业认识不足、对团组织不信任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团组织的工作能够全面铺开,团广东省委带领全省各级基层团组织将团建创新与服务外来务工青年结合起来,在“两新”团建工作中为企业和青年谋利益。
今年3月,“朝阳行动”——广东青年志愿者关爱农民工子女专项行动拉开帷幕,重点依托农民工子女比较集中的学校、社区,利用青少年宫、青年中心等团属阵地以及12355热线、网络、电台等服务平台,组织开展志愿者长期结对帮扶、节假日帮扶等。此举为外来务工人员解除了一定的后顾之忧,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团组织的温暖。
今年五四期间,团广东省委联合8个政府部门,在东莞启动了“鲲鹏展翅”计划。这一项目包括了“技能提升、文化提升、关爱提升、组织提升”四大板块的内容,旨在帮助外来务工青年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实现人生价值。
为了提高企业建团的积极性,使团组织更好地服务和影响青年,团廉江市委书记黄日芳提出,“让企业的团委书记到镇团委兼任副书记”。于是,一品木业公司团委书记陈敏贤通过选举走马上任。由于出身企业,她很快就认清了企业和当地青年的诉求。一方面,当地受金融危机影响而返乡待业的青年缺乏有效的就业渠道,不少人每天无所事事。另一方面,企业却在生产旺季“缺工”。
此后,陈敏贤开始收集各个企业的用工需求,并通过镇团委的组织优势将岗位需求及时发布到各个村。“没想到,之后每天都有几十个求职电话打到我手机上,有的企业门外还排起了求职的长龙。”陈敏贤告诉记者,两个月里,她和镇团委的同事们不仅为当地年轻人提供了400多个就业岗位,而且缓解了困扰企业多年的招工难问题。
中山市理丹电器有限公司团总支于2008年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多次组织企业青年员工走上中山街头,进行城市卫生监督工作。员工们通过走出工厂,为他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服务,有利于从内心接受中山、融入中山。
中山市青年国际旅行社团支部上个月刚刚组织举办了“聚焦团队,亮剑黄埔”黄埔军校军事素质拓展训练,公司所有青年员工都参加了这次活动。文案策划小谭说,坐办公室的时间长了,跑跑跳跳可以舒展筋骨。而跟同事们在搭人梯、爬高墙的时候互相帮助,也加深了同事之间的感情。支部书记张润石则表示,这样的活动能够使员工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公司员工的凝聚力,不仅员工喜欢,企业也是很欢迎的。
本报广州6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