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7月1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青年调查

至少“状元”不是点火就着的易燃人物

点评人 黄冲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7-01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又到一年揭榜时,高考“状元”再次成为社会焦点。据《解放日报》6月28日报道,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1000余位高考“状元”中,尚未发现一位是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状元”们的职业成就似乎远低于社会的预期。

    其实,这个数据去年就被报道过了,是中国校友会网于2009年5月14日发布的《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据新华网)。一个“旧数据”,却在两天之内就被近两百家媒体转载,相关评论上百篇,网友跟帖更是难以统计,当下社会对“状元”的狂热关注,好像一点儿不比范进中举那时候差。

    一名新浪手机用户说:“亏我们还那么崇拜,原来都是赵括、马谡之辈!”类似“恨铁不成钢”的网友颇多,更多网友责怪应试教育。一名凤凰网网友说,“关键不在于对‘状元’的追捧,而在于教育制度。在当前这种用分数说话的制度下,人们当然会盲目追捧最高分者。”

    一名搜狐网友说:“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推崇高考‘状元’本来就是学校、学生和社会的功利需要。”

    也有人说,对“状元”过高的成就预期,是所有“非状元”们的心理惯性所致。一名凤凰网网友指出,“状元”们即便日后没做领导、企业家或科学家,也同样可以在不同岗位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人们之所以失望,就是因为不自觉地认为“状元”就该老第一。

    一名新浪手机网友总结出“状元”没能更有出息的三大因素:一、说明现在的高校能把任何人培养得平庸起来;二、说明“状元”会读书考试,其他方面未必一样强;三、说明学好数理化真是不如有个好爸爸,这个社会规则对谁都不例外。

    在新浪网上,一名网友问:对不住了,什么才是顶尖人才?

    有人跟帖:两院院士、长江学者、高级工程师,著名企业总裁,省部级以上官员。

    很快就有网友拍砖:非也!现在社会在评价所谓成功人士,就是看谁官大、钱多、职称高,或者更有关系,甚至有人会看谁更能够钻营、投机。而教育的初衷首先是让人做有教养的公民。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低学历者成功,学习优秀的人反而失败!

    浙江网友“jx408404”分析:“高考‘状元’智商高,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在中国社会,情商远远比智商重要,如果你没有良好的人脉关系,没有投机钻营的本领,要想事业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不是教育的问题,是社会价值取向出现了问题。岂止是‘状元’,社会上老实干活的,有几个是‘成功人士’?”北京网友“e d iso n ”表示。也许真该多几分平常心,去接受“状元”们“泯然众人矣”的现实。正如新浪北京网友“lschih”所说,“高考‘状元’,不一定是‘工作状元’。我们应尊重他们,也别把‘状元’太当回事。就让他们安安静静学习、平平安安过日子吧。”

    尽管众说纷纭,尽管跟帖多得数不过来,但“状元”们对此显得很沉默。让群情激动的话题,却没有激动起哪一个“状元”当事人挺身而出,不能不说这很耐人寻味——至少,“状元”们不是点火就着的网络易燃人物。

    真矜持!也许这就是那群曾经的出类拔萃之辈,对今日社会热点的态度:他们选择了沉默,即使人们正在热议他们。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