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7月2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科学·法治社会

东部院校挺进西部抢生源

本报记者 张鹏文并摄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7-02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西部考生成了“香饽饽”,清华复旦南开今年在甘肃招生优惠频频:金钱奖励、“时髦”专业、追加名额——  

    兰州大学校园开放日,熙熙攘攘的考生和家长。

    与以往东部院校很少到甘肃做高招现场咨询的冷清场面不同,今年的西部考生仿佛在一夜之间成了东部院校眼中的“香饽饽”:高考结束不久,一些东部院校招生老师的身影就出现在甘肃,他们奔走在高校和重点中学之间,甚至深入到各市州的一些中学,散发招生彩页,与家长、学生面对面,耐心地回答家长们不厌其烦的咨询。一些以前从未露面的东部院校第一次出现在甘肃的现场咨询会上,一些重点院校的“时髦”专业也首次出现在对甘肃招生的专业目录上。

    6月23日在兰州大学举办的“校园开放日”上,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78所省外高校出现在活动现场,场面异常火爆。

    地处黑龙江省的牡丹江师范学院也来到兰州大学的“校园开放日”。这是他们第一次远赴甘肃招生,带来的不仅仅是30人的招生计划,还根据甘肃省的就业特点,准备了相应的优势专业。

    该学院招生办老师刘旭升说,随着黑龙江高考生源数量的逐年下降,学校的招生压力凸显,“到甘肃招生可以扩大我们在省外的招生范围,缓解省内招生的压力”。实际上,不仅是在甘肃,牡丹江师范学院今年还在陕西、贵州等6个西部省份首次招生。

    采访中,中国青年报记者发现,不仅是一些二本院校,国内一些著名院校也纷纷向西部考生抛出了“橄榄枝”。

    “甘肃的生源好,学生学习刻苦。”合肥工业大学招生办的徐殿英老师介绍,2010年,甘肃省被列为该校重点招生宣传的省份。最重要的是,该校在本科招生规模没有增加的情形下,加大了对甘肃省的招生投放计划。不仅如此,往年该校的建筑学、车辆工程等优势专业几乎很少在甘肃省招生,而今年这些专业均向西部考生敞开了大门。

    结束了6月23日在兰州大学的“校园开放日”活动后,当天下午,徐殿英和同事又马不停蹄赶赴甘肃省第二大城市天水,开展招生宣讲。

    近3年以来,清华大学在甘肃年均招生人数均保持在55人以上。清华招生办主任孟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清华在甘肃的招生人数有望达到“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数据”。

    “只要甘肃优秀考生选择清华,清华愿意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孟芊对媒体说,“除有特别限制外,清华今年统招专业将全部对甘肃考生开放”。

    复旦大学则承诺:甘肃省文理科前五名考生如被该校录取,将给予一次性5万元的奖励。该校招生办的负责人还透露说,复旦将根据甘肃省生源质量情况考虑是否继续扩招。

    一些重点院校尽管没有向西部追加招生计划,但西部生源显然更加受到重视。南开大学招生办付洪老师告诉记者,今年,虽然南开在甘肃没有扩大招生计划,招生数量基本与去年持平,但是对招生专业作了“有意识地调整”。

    “西部的学生更加注重就业好、实用性强的一些专业。”付洪说。在此判断基础上,南开大学首次在甘肃开招广播电视新闻学、金融学、工商管理等当前比较流行的“时髦”专业。

    甘肃省招办副主任曾潮润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长期以来,由于东部院校在甘肃投放招生计划数额少,加之受甘肃本地高等院校办学规模所限,甘肃省高考录取率多年位列全国倒数第一,严重制约了甘肃省人力资源的培育和发展。

    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东部院校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曾潮润分析,2010年,甘肃省高考报名人数为29.1万,较上年增加5000多人,是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不降反增的4个省份之一。他认为:“这将是一个自然的过程。5年以后,随着发达地区生源的逐渐减少,东部院校将主动追加对甘肃等西部省份的招生计划。”

    东部院校也看到了这个变化。合肥工业大学的徐殿英说,加大到西部的招生力度,不仅能缓解学校的招生压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浪潮的到来,西部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将变得旺盛,招生计划向西部省份倾斜,无疑将扩大学校在西部省份的影响力。

    对西部省份来说,这或许将是一个转折点。甘肃省副省长郝远曾对媒体表示:“按照人口的承载力来算,甘肃的人口要比现在少850万人才相对合理,即甘肃应该是1500万人口左右,但现在甘肃省的人口是2620万,需要大量的人口输出,才能使得甘肃的生态环境较好。但是这样的大量移民显然不现实。不过我们可以通过教育移民实现……”

    在兰州大学的“校园开放日”现场,一位前来咨询的母亲在与20多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接触后,心满意足地感慨:“选择余地大,确实好。”

    现在,她的新烦恼开始了。理科考了624高分的女儿到底该往哪儿报呢?“有点眼花缭乱。”这位母亲说。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