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7月2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青年话题

在权力冷漠的地方,就有戾气在滋长

刘健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7-02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我们常常闹不明白一些特大恶性事件如何会发生,事后总是一再感觉“震惊”。6月30日中青报刊登的报道《青年郭大军的噩梦与救赎》,为我们提供了“事前”的标本。幸运的是,这位“潜在”的杀人凶手,已经在悬崖的边缘处稳稳地停下——

    “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这个年轻人时常在做着同样的一个梦:一群人冲进他家,杀死了母亲,血流成河。为了报仇,他把杀进门来的仇家全杀了,最后坐牢,等待被枪毙……他说,梦里他想喊,却又喊不出来。

    “每一次,他不是惊醒,就是哭醒。醒来后,常常独自呆坐,身体颤栗不已,久久不能从恐惧中摆脱。

    “每逢家中遇事,他总是整宿整宿地失眠,好不容易睡着,又在噩梦中惊醒。他爬起来给家里打电话,直到父母告诉他家里人都平安,不安的内心才能稍稍平静下来。”

    “直到现在,每次回家我都很害怕,总担心仇家从角落里突然冒出来,就像无数次梦到的那样。”他说。

    这是一个“老上访户”的儿子的故事。悲剧的起因是一些鸡毛蒜皮般的小事:单门独户的一家,在村里屡受强邻欺负;发生纠纷后得不到基层政府公正处理;去更高一级政府上访,更加得罪了基层政府;再越级上访,从此成为“刁民”,屡访屡被抓……

    众所周知,“我们的人民是最好的人民”。绝大多数情况下,吃点苦受点罪吃点冤枉,最终也都认了命。但总会有些人心里不服吧,于是就总做“把杀进门来的仇家全杀了,最后坐牢,等待被枪毙”的梦。也总会有个别人把心里想的付诸行动,于是一起又一起的所谓“恶性突发案件”就免不了发生。

    要减少社会上隐约闪现的戾气,就要减少仇恨;要想消解仇恨,“牧民官”们就要“情为民所系”,就要尽职尽责。反之,在权力对民情冷漠的地方,就会有戾气在滋长。

    具体到这家人的遭遇来说,我就想,那些乡镇干部们,哪怕你“拉偏架”、“和稀泥”呢,只要别那么冷漠,仇恨都会因此淡化几分。譬如说,派出所警察在登门“处置”这户上访“刁民”的时候,如果略有一点“同情之理解”,也就是说多一点人性,满可以在教训他们的同时,也恐吓他们的乡邻两句:“你们谁敢再欺负这家人,我就拷他!”这样,尽管仍然很不公道,但这家人对社会也能多一点点信任和希望!

    何况,公正彻底地处理掉这一“信访积案”,也并不很难——说“举手之劳”有点过分,但也就仅比按照冰冷的程序盖章收转,略微麻烦那么一点点罢。

    最后,就这个青年的遭遇,我还要为“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高考制度再唱一次赞歌。从7岁到27岁,“仇恨在心要发芽”,这位青年为什么能够一直把戾气抑制在心里?是因为有个高考制度,让他能看到彻底离开屈辱的家乡的希望。如果连这样的希望都没有了,甚至恢复实行推荐制度,把他仇人村支书家的孩子保送到大学去了,那么,他很可能早已按照梦中所想,采取了实际行动。

    “万恶的高考制度”为什么不能废除?这是一条重要的理由——它能为社会消解戾气,它能让绝望者看到希望。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