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7月4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新闻

渤海大学培训学院开创孝字启航德育新路

——破解独生子女教育成才就业秘诀之三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7-04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破解独生子女教育的难题,关键在于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德育统领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多年来,渤海大学培训学院以国学理论指导育德成才工作,从孝字切入对独生子女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破解了教育、成才、就业的谜团,为独生子女学生指明方向。该校构建孝字启航的传统道德教育、利国利民的为公思想教育、是非分明的荣辱观教育的德育体系,连续七年被评为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实验学校。

  ;  一“孝字启航”——人生的基本准则,起于“孝”在其“道”

    什么是“德育从孝字启航”?简单地说,就是教育学生在家孝父母,在校敬师长,在社会忠于职守,干事业执着追求,为国家奉献。孝是决定人生的起点,也是选择人生之道的关键。多年来,渤海大学培训学院很巧妙地运用国学文化内涵,提出“孝字启航”的德育观,使学生悟“道”明“行”。

    那么,渤海大学培训学院在德育上为什么要从“孝字启航”呢?王国生院长指出,从“孝”切入,这不仅因为“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人伦道德的基石,更是因为“孝”是解决独生子女在各方面存在不足的突破口。实践证明,从“孝”切入,能够贴近独生子女学生实际,进而达到“摇其心、动其志、利其行”的效果。从孝敬父母切入,延伸至爱师长、爱母校、爱祖国的情操,这种层层递进的“四爱”教育,使学生追求更完美的道德境界,进而教育学生勇于肩负起历史使命。王院长还认为“四爱”都是与母性相连的,母性是伟大的,这四种情感是与每个人都相联系的。该校以“四爱”教育为德育的重点,把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具体化、系统化、科学化。教他们懂得知书达理、酷爱学习、尊师爱校、发奋有为,为人生的成长导航。

    爱父母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有的独生子女由于娇生惯养,滋生娇骄二气,给教育增加了难度。渤海大学培训学院的德育工作从孝敬父母抓起,以亲情唤醒良知、唤醒道德,使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学生懂得感恩和责任。“夫孝,德之本也”,孝敬父母是道德的起点,德育从孝切入,将激励他们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刻苦学习,服务社会,贡献社会,才能让父母引为自豪。

    爱师长是学生的良好品德。孝,“教之所由生也”,学生离开家庭来到学校。老师像父母一样关心学生的未来,为学生的明天而无怨无悔地付出,有益于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成就梦想。

    爱母校是学生的一种美德。母校是育人的摇篮,是学子学知识、修品德、练本领的地方;母校指引学生成长、放飞希望。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温暖之家,学校是家的延续。爱母校能增强学生的自尊,将激励莘莘学子扬帆远行。

    爱祖国是人的崇高品德,是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情怀。该校开展“四爱”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家庭是健康成长的摇篮,学校是继续成长的沃土,祖国是建功立业的根基。父母、师长、母校、祖国是人一生最信赖的力量,从而真正懂得“爱父母、爱师长、爱母校、爱祖国”是人生的必备品格。

    二“道路引领”——人生的行动指南,源于“道”重其“德”

    高校坚持品德树人,就是为独生子女学生树起人生永恒坐标。渤海大学培训学院为使独生子女学生教育、成才、就业全面成功,在“四爱”教育的基础上,以“四宝”(勤、俭、恕、让)教育为依托,解决了“没有过硬的才能难就业,没有过硬的人品难以长就业”的问题,该校“四宝”教育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国学理论归纳出来的,并以这样的文化精髓,教育学生具有勤、俭、恕、让的美德。

    勤是热爱劳动,勤奋劳动是美德。马克思讲:“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的这句名言启发独生子女只有通过不畏劳苦的努力才能达到光辉顶点。

    俭是节俭,节俭是一种品格。古人讲“治人事天,莫若啬”,“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教育后人要节俭,千万不要奢侈。古人讲“俭故能广”,是讲有了节俭的品格,故能严己宽人、助人为乐,广交友好。学生时代节俭品德的养成,将会终生受益。

    恕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子贡曾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有一句话可以让人终身受益的么?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就是要换位思考,包容别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恕并不是不要原则,在是非上坚持原则,在日常生活中增进团结,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洪流中。

    让是谦让,乐群。古人讲“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讲的是在集体中“戒独”,不要争名夺利,要谦让、理解、乐群,在融入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三“品德树人”——人生的永恒坐标,立于“德”观其“行”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渤海大学培训学院以老子的“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思想教育学生养成“遵规律道、律己之德、爱人之仁、利人之义、礼貌待人”之品格。在道德仁义礼五位一体的准则指导下,使每个学生树立起“忠于人民、立志报国”的理想。即努力使学生具备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热爱集体、报效祖国的四种精神境界。

    先公后私是做人的原则。老子讲,“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也?故能成其私。”这里老子讲出了公与私的辩证统一,处理好公与私关系的关键在于做到“后其身”和“外其身”,先公后私实质上是为公思想的具体体现。这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

    先人后己是处事的关键。老子讲,“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老子在这里讲了“欲”和“处”的内涵。一是“欲”时如何处理,“欲上民”和“欲先民”该怎么办。即想做“上民”,就必须谦虚;想成为群众的领路人,必须把个人利益放在后面。二是“处”时应采取什么态度,“处上”和“处前”该如何做。即“处上”时不给群众增加负担,而是减轻群众的负担;“处前”时不给百姓带来危害,而是去帮助群众排除危害,这样群众才会乐推而不厌。老子精辟的论述使独生子女领悟了为人处事的诀窍。

    报效祖国是成功的保障。古人讲,“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详,是为天下王”,意思是说能承担国家屈辱的人,才能成为君主;能解救国家祸灾的人,才能成为君王。一个人的本事有大小,但只要志存高远,就会有光明的前途。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说渤海大学培训学院创造发明的“孝字启航德育”是一株常青树,那么,在这棵大树上结出的丰硕果实,就是对这所学校最好的回报。也正因为如此,数以万计的学子就像是时代的弄潮儿,在这片充满生机的沃土上成长。

    这就是渤海大学培训学院为独生子女学生铺就的起于“孝”在其“道”源于“道”重其“德”立于“德”观其“行”的成长之道。(待续)

    (宏火)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