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7月5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法治社会

基层农技人员管理常现“恶性循环”

本报记者 庄庆鸿 实习生 陈兴忠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7-05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长期致力于研究农村政策和农业技术的创新。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近年来,农村各方面改革在积极推进,众多基层农科所和农技人员面临着乐亭8名农技人员类似的改制问题。

    “我们调研发现,在农技推广中心和农科所这类机构改制中,通常是通过合同聘用制、买断工龄一次性补贴等方式,对编外的农技人员进行安排,全国整体情况还比较理想。”孔祥智说。

    “如果乡镇农科所的职能收归县农业局,专业技术指导可能较好,但基层农技人员对实际情况会更了解一些。不论怎么改制,一定要注意保持人员的稳定性。”孔祥智说,“在最基层的农科所改制时,政府不能一刀切,强行推进,要考虑给农技人员合理的待遇。”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村组织与制度室主任苑鹏也认为,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待遇很有必要。

    2007年,苑鹏教授参加了中国科协关于基层科技人员状况的调查,他们在中国的东中西200多个县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基层农技人员的生活水平是工厂技工等基层科技人员中最低的。

    “在很多中西部地方,农技人员的工资低于当地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尤其是西部。”苑鹏说,“基层很多地方不仅缺乏相应的技术、检测设备,农技人员基本的工作条件也很差,有的农技人员下乡路途多远都还骑自行车。”

    那次调查还发现,对基层农技人员的管理,地方政府大都存在缺位现象。“他们待遇不好,晋升和培训的机会少,工作就越没有积极性,在农村发挥作用就越有限,政府就更加不管。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苑鹏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农技人员希望得到培训,但由于基层经费等方面的原因,他们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很少,“技术水平是原地踏步”,“一旦面临转制,进行竞聘上岗时缺乏相应专业的资格证书和职称,往往会被淘汰。”

相关文章:
谁让8名基层农技人员身陷窘境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