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融和”外来务工青年有门路
叶雪平的“娱乐”活动是与镇江市公安局宝塔路派出所的民警一起巡逻。半年下来,他走遍了镇江的大街小巷,学会了擒拿自护技巧。现在他只要看一个人的眼神和小动作,就能大致判断其意图,“很自豪,很有成就感。”
叶雪平之所以能够加入到民警巡防的队伍中,是因为他加入了镇江市宝塔路街道“新镇江青年”团支部。“平安夜巡”是团支部与派出所合作的成果之一。叶雪平手中的“新镇江青年”团支部服务联系卡上,团支部所有“团干”姓名和手机号一应俱全,该团支部的指导员是宝塔路派出所的教导员,团支部书记是叶雪平所在医药连锁企业的老总。
群架事件被及时遏制的背后
自从把自己的手机公布给“新镇江青年”团支部的全体成员,宝塔路派出所教导员、团支部指导员孙鹏就经常会接到加入团支部的企业老总的来电,有时甚至是团员青年的直接来电,反映的问题以员工生活矛盾和子女就学问题最为突出。
最“离谱”的一次来电是在凌晨1时许,一个未知号码把孙鹏从温暖的被窝里拉了出来,直到凌晨3时许,他才处理完矛盾回家。
打电话的是镇江某川菜馆的厨师荣守刚,两天前,他刚刚听完孙鹏的安全知识讲座,正式成为“新镇江青年”团支部的一员;两天后的凌晨,他拿着团支部服务联系卡,拨通了指导员孙鹏的手机。
那天夜里12时,荣守刚与几名同在镇江务工的四川老乡吃完夜宵走在大街上,被一辆商务车撞倒。车主不仅没有赔礼道歉,还在争执中借着酒劲煽了荣守刚一巴掌,车上另有七八名大汉也是浑身酒气。
荣守刚的老乡随即打电话叫来20余名川籍老乡“帮忙”,摆开阵势准备与商务车主好好“理论”一番,“原来我们人少,他们欺负我们,现在我们有那么多人,看他们还敢。”
照理说,人多占上风,应该没什么好担心的了,但这时荣守刚却冷静了一下,“到底应该不应该以牙还牙揍他们一顿?”他想到了两天前给自己上课的孙鹏,“孙教导说社会上发生矛盾,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民警,自己解决的话以后说都说不清楚。”
孙鹏赶到时,双方“阵容”已经很明确了,商务车8名镇江本地人,川籍务工人员20余名,“如果不是小荣即时把我叫过去,我们派出所就上明天的镇江新闻了。小城市里几十人规模的群架斗殴可不是小事情。”
荣守刚所在川菜馆的老总李国全是宝塔路街道“新镇江青年”团支部的副书记,他近来常给孙鹏打电话,“员工孩子没学上也找他,闹矛盾打架也找他,安全教育也找他。”但跳过他直接找孙教导的员工,荣守刚还是第一个,“他都没有跟我说,直接找孙教,后来孙教叫上我一起去处理的。”
派出所敲响辖区企业大门,团建推出找到突破口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叶雪平所在的医药连锁企业,还是荣守刚所在的餐饮企业,原本都只是当地一些小小的经济实体,没有党组织,也没有团组织,企业主大多来自外地,与上级党团组织基本没有联系。传统的党建带团建模式在这里并不适用。
在这种情况下,要在这些企业中建团,联系团结这些企业中的外来务工青年,只有两种办法——基层团委书记主动上门联系,或者找到除党组织以外的其他“敲门砖”。
去年6月以来,镇江大大小小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非公企业主们与平时相熟的派出所民警之间见面时多了一个话题——加入“新镇江青年”团支部。派出所民警成了镇江团组织走近外来务工人员的“敲门砖”。
这天,镇江新区大港街道派出所民警刘小虎带着新区团委书记于小飞敲响了辖区内一家外资医疗器械企业总经理李磊的办公室大门。这家企业的50名办公室工作人员中约有80%的外来务工青年,250名一线操作工中约30%来自外地,总经理李磊是安徽人,“过去和派出所民警经常有往来,但与团委的人并不熟悉。”
几乎所有加入“新镇江青年”团支部的非公企业青年都是通过与上述方法类似的方法联系上的。联系的情形也大致相同,派出所民警带着团委书记上门。
联系上企业之后,团区委和派出所开始通过各种方法来巩固已经建立的团支部。24岁的安徽小伙袁振是李磊所在企业口罩和冷热带加工车间的生产主管,团支部建立以来,他不再迷着和宿舍室友去网吧玩游戏,取而代之的业余生活是打乒乓球、羽毛球和篮球。
工作日闲暇,袁振拿着新区团委统一发放的“新镇江青年”打折卡,去新区体育公园消费,能享受5折优惠;休息日,他要参加本单位团支部与大港派出所合搞的篮球比赛,偶尔还会有与其他企业青年联谊的活动;每周六,他还要参加团支部组织的礼仪、安全、生产技能培训讲座,提升个人能力。
团镇江市委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该市除各地非公企业原有团组织已覆盖的团员青年外,尚有约1万名外来务工青年团员需要通过“新镇江青年”团建工作进行覆盖。一年来,该市已建立“新镇江青年”团组织50家,发放团支部服务联系卡16972张,覆盖团员4739人。
公安部门为何与团组织携手
一边是力保一方平安的公安部门,一边是为青年团员服务的团组织,很多人会奇怪,这两个八杆子打不到一块儿的机关怎么能联起手来办同一件事呢?
这也许就是团镇江市委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全面推进“新镇江青年”团建工作的窍门——找准切入点,满足各方诉求。
“公安机关搞治安,外来务工人员是一个大头;团委抓团员覆盖,外来务工青年又是大头。”作为“新镇江青年”团建工作的牵头人之一,团镇江市委副书记蒋敏曾多次登门拜访镇江市公安局教导员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调任离岗后,她总是第一时间主动上门联络新上任的负责人,保证工作的连续性。
她告诉记者,公安机关和团组织各自都有健全的组织架构,双方在基层都有人手,但在基层工作的开展中都有困难,“派出所一线民警要管的人多,忙不过来;基层团委工作人员找不到青年,很多人服务不到。”
近来,镇江市京口区谏壁镇派出所的社区民警肖丹平的工作稍稍轻松了些。原本他挨家挨户排摸线索时,常常遭到对方冷眼相待,如今,他在社区“有人”了。谏壁镇“新镇江青年”团支部的所有成员都是他的好帮手,几天前,他还从团支部推荐的信息员处得到信息,破获了一起吸毒藏毒案件。
谏壁镇派出所教导员、团支部指导员许宁罗列了“新镇江青年”团支部工作给派出所带来的3大好处——一是帮助派出所迅速组建了一批信息员;二是通过讲课培养了一批法制宣传员;三是外来务工青年志愿者在特殊时期成为与民警一同巡逻的治安员。
据统计,镇江全市公安机关通过团组织成员提供的信息线索,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3件,及时化解外来务工群体矛盾纠纷40余起,超前处置、及时制止外来务工人员群体性事件7起。今年1至5月份,该市外来人员违法犯罪案件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4.6%。
“新镇江青年”为社会治安所作的贡献,巩固了公安部门在基层团建方面与团组织的密切合作,而团组织面对着一年来外来务工青年团建工作的现实进展,也得以谋划下一步更大的“服务计划”。团镇江市委书记蒋敏告诉记者,团市委将安排一系列对外来务工青年创业技能的培训,同时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更集中、更大范围的服务,缓解他们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