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7月5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职业教育

大学生就业与水库泄洪

胡建波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7-05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热门话题,在老胡看来,目前大学生就像水库里的水,各方生源就像溪水一样流进水库,每年七月,水库放一次水,随着招生人数的大幅增加,大坝放水的量急剧增大。于是,人们开始担心会不会形成“水灾”?每年的这个时候,媒体就在议论着这个问题。

    1999年,国家开始了一轮高等教育的大扩招,高等教育发展的快慢也一直由中央政府掌控。到了2005年,教育部开始控制高校发展热潮的时候,各地政府并不想错过这一次难得的高等教育发展机会。历史经验证明,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思想解放跑得快的区域或者行业,在宏观调控时被剁了尾巴;跑得慢的就要被剁在腰上了。因此,到了2006年,前所未有的由国务院出面,主持召开的严格控制高校招生规模的会议,也就是在控制水库里流入的水。

    随后,教育部将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在“十一五”规划中的后4年的增长速度调整为5%、5%、4%、3%。这是为了消化前几年的规模增长,促进高校注重内涵建设,提高质量。当然也是担心坝里的水超量,形成水灾。金融危机之后,这种担忧就更加紧迫。

    从1999年以前的8%左右的增长速度,到1999年至2005年间25%~30%的增长速度,再到2007年以后5%的增长率,每一次这样做都有所谓专家论证其合理性,但谁都知道这样饱一顿、饥一顿不是个办法。

    一方面,这么多青年学子和在职人士想求学,另一方面,我们又不敢增加招生了!这是因为我们把高等教育之水,围在了钢筋混凝土的大坝里,有关部门专门就学生的住校问题发过文,要求大学生原则上住校,同时对学校的硬件条件更是有严苛的规定,就像是对钢筋混凝土大坝有太多的技术规范。各所大学的围墙就是个很形象的外在表现,而且这个大坝的高程很高。在水少的时候,水是稀缺资源;在库里的水过多的时候,确实有可能成为灾难。

    在老胡看来,解决这个问题的长期办法就是尽量降低水库的高程,降低举办大学的门槛,使得水有更多的去处;让水尽量自然地流动,使大学的师生始终融入社会;放开发展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真正赋予人们终身学习的机会,并且通过竞争提高这一类型教育的质量。这样就把大部分大学由水库变成自然的湖泊、河流和湿地,而其能独立地对环境的变化做出自然的适应与调节。

    假如学生不用参加要命的高考,可以在一生中自由地选择求学时间,灵活申请转换学校,当大学生的就业出现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选择先做工、再学习,或者边上学、边工作。人们选择某所学校,更多地与这个学校的教育质量有关,与它的教学条件与环境有关,而不是与它巨大的大门和林立的高楼有关。

    如果各类大学不去努力满足学生和社会需求的话,那它就生存不下去。不像现在,学校只要有上级拨付的招生计划,不论质量好坏都一样生存得很好。学校的学术和教育地位是要靠自身的竞争来获得的,而不是靠上级评比而给予的,那么大学就不是人为建造的水库,而是成了星罗密布的湖泊、河流和湿地了。

    如是的话,还怕大坝里的水形成水灾吗,还会需要控制高等教育的规模吗?还需要规定大学如此多的硬件投入吗?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