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告诉你一个秘密
办公室里的小道消息,总是以超音速传播的:领导层酝酿人事变动,董事会刚刚结束,楼下的芸芸众生就听到了风声,三三两两地扎堆儿议论起来;和暧昧女友逛街,迎面撞上某同事,尴尬地千叮咛万嘱咐“先别告诉别人”,结果第二天一到单位,就被大家拉着问“最近有什么新情况”;无意中瞥见上司的工资单,五位数字bling-bling地闪着金光,等到她再当众抱怨还不起房贷的时候,部门同事心照不宣地对视了一下,脸上透露出稍纵即逝的鄙夷神情。
秘密这东西奇怪得很,必须半遮半掩才能吊人胃口——如果你知道了却不拿出来与人分享,自己憋得难受不说,更体现不出信息的价值;如果把它一五一十地传播出去,则又少了几分神秘感,就像低价抛售紧俏商品,暴殄天物。
所以,就连饭桌上的“八婆党”们都知道,在兴致高昂地分享了某个花边新闻之后,总不忘互相提醒一句:保密啊,别告诉别人。
邢捕头当然也深谙此道。抓盗墓贼雷老五那会儿,邢育森把衙门里的秘密抓捕计划透露给了佟掌柜。“守株待兔,我们在所有商铺都埋了点儿。到时候,只等罪犯出现,人赃俱获。”临了,他还不忘嘱咐,“保密啊,我只对你一个人说的。”他哪里知道,他们公安部门设点围堵的赃物,此时就躺在佟掌柜的闺房里。
被人分享秘密的那一刻,我们心里应该是充满喜悦的吧。因为这代表着自己得到了充分的信任,以及双方关系与众不同的亲近。可是随之而来的,却是一种压力,知道得越多,就越焦虑。
和秘密的主角分享秘密,这么乌龙的事儿,有,但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情况是,你或者有心或者无意地知道了别人的秘密,于是,既紧张又兴奋,既想找人八卦一下,从别人惊讶的神情中获得满足感,理智上又觉得这样不大好,说出去对不起这分信任。
说还是不说,跟谁说,怎么说,这一系列问题好像一块块大石头,堵在心里,憋得难受——把别人的东西强加在自己身上,这是获知秘密后的压力所在。
但有些时候,保守秘密也会出问题。比如,燕小六那样的欲言又止——
“我跟你说,出大事儿了。”
“出啥大事儿了?”
“保密。不是我的决定,是上边的主意,我也没办法。”
“是不是又闹山贼了?”
“是山贼倒好了,这回的事儿,比山贼恐怖一万八千多倍。我不跟你说了,怕吓着你。”
“我们会不会受牵连呀?”
“你们呐,就自求多福吧。”
夸张、渲染、放大,至于事实本身,就不告诉你。于是,同福客栈里炸开了锅,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办公室里生出各式各样的猜忌,人人自危。终日提心吊胆人心惶惶不说,就连安全警戒级别都上升到了御敌状态——六个人集体挤在大堂里打地铺,佟掌柜更是收拾好了细软随时准备搬家。
这情形是不是有些眼熟?金融危机那段日子里,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吧:在无意中听到风声,说公司要裁员,于是完全没心思工作,每天提心吊胆地就怕接到老板电话或者收到HR发来的邮件。那阵子,传言满天飞,朋友间互相转发“178家企业大裁员名单”的热门帖子,同事们议论着谁谁谁已经被叫去谈话了,然后各自分析着下一个倒霉蛋会不会就是自己。草木皆兵,据说还有人就连做梦都是上班进公司刷不了卡,被通知结账走人。
所以说,类似“公司裁员”和“出大事儿了”这样的秘密,不知道的还能过两天舒心日子,知道了,反而平添烦恼。
秘密无处不在,也似乎总能不请自来。从你接收了秘密的那一刻开始,就随时可能成为传播者。可每个人的抗压指数不同,所处的环境和本人性格也大相径庭,所以,有些你开玩笑般透露出来的小秘密,很可能会压在另一个人心里,直至崩溃。
职场关系越单纯,处理起来就越简单,这是不变的真理。所以,如果你真的获知某个秘密,又憋得难受不得不找地方抒发一下,请千万选好对象。家人、朋友是首选,因为他们和你的职场关系毫无牵连,你兴致勃勃地说,排解了压力;对方可能听得并不是那么起劲儿——人家连你说的是谁都不知道呢。
或者,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找个没人的地方,对着树洞叽里咕噜说上一通,然后用块泥巴封起来。时间长了,你自己没准都忘记有这么一回事了。
如果你经常成为故事的主角,不妨反思一下,为什么我有这么多秘密?它们一定要保密吗?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将它看成为一个秘密?是为了隐藏某个让你羞惭的事实吗?
真是这样的话,改变事实、接纳现状远比保守秘密更有利身心健康。
如果某件事真的非保密不可,好吧,那就一定要将其泄漏的风险减至最低。真正的秘密只能让自己知道,如果连自己都守不住秘密,凭什么要求其他人替你守住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