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7月13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阅读周刊

中央党校如何“去神秘化”

——我的《中央党校日记》
高洪波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7-13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我和这座学校有缘。

    她坐落在颐和园北宫门,她的水脉乃至山川走势都与这座世界名园息息相关。她的历史可以追溯很远,譬如革命圣地延安的窑洞,还有昔日延河畔一群活泼的青年学子,以及他们迎着朝阳唱出青春的歌。

    1993年的初春我成为中央党校进修部的一名学员,半年时光,终生难忘。乔石校长是在为我们这批学员颁发了毕业证书后离任的,所以我戏称自己是乔石校长“关山门的弟子”。记得入校第一天乔石校长作报告,他谈到刚刚发生在天津的禹作敏事件,虽当时各媒体未见报道,但从乔石校长对禹作敏仗势欺人的愤怒态度中,我感受到这一事件的分量。乔石校长还讲到四川的农民问题,他痛心疾首地说,再不解决好农民问题,搞不好要出李自成!

    当时的建制准确的称呼是“中共中央党校进修二班第20期”。由于正赶上小平同志巡视南方讲话发表,中央党校师生们思想活跃,仅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研讨就狠下了一番工夫。当然我们这批学员更占便宜的是小平同志另一条具体指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于是把对大部头《资本论》的通读限于10万字,顿时我有了一种轻松感。这种轻松感的具体成果是半年不到的时光,我竟然写了99篇散文随笔,后来结集为《避斋走笔》,从此念念不忘中央党校。以前,我在很多场合都表达过中央党校需要“去神秘化”之意,我著此书,也许有助于中央党校的“去神秘化”。

    12年后我的愿望再次得到满足。2005年几乎一年的时光,我重新踏入中央党校大门深造,这次由进修部变为培训部,时间跨度12年。一次冥冥中的巧合。

    刚开学时,我光沉浸在兴奋里。随着课程的深入,师生教学相长、学学相长,才发现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培训部课程的设置上那种实效性、针对性便显现出来。我索性塌下心来,坚持每课必听、每课必记,然后自己反刍,记下一篇有意味的手记。我知道并不是谁都有机会进入中央党校深造,尤其进入两次的可能性更小。我偏偏是这样的幸运者。在党校学员与作协会员的双重视角里,我开始记“党校日记”。从2005年2月28日入住,到2006年1月13日撤出,其中还包括三次大的离校教学与调研活动。

    我所住的18号楼是一座快乐温馨的宿舍楼;我所在的二支部是一个朝气蓬勃的集体;我所身处的一年制中青班又是来自中直、国直各部门的后备干部。用一位老师的话说:同学们都是执政党的精英,人生道路上的成功者。可是话虽这么说,通过大家的从政经验交流,每个人都是一本厚重的大书,都有过坎坷和经过风雨,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一步一步走进中央党校,个中艰辛,冷暖自知。我力图尽可能忠实地记录下一个党校学员的日常生活、学习状况,还有业余活动。我会惊喜地观察门前玉兰花的荣衰、栏杆上蔷薇花的生长,还很耐心地与喜鹊们对话,向掠雁湖上游动的野鸭母子们致意……有幸走过中央党校的四季,我真的很幸运。生命中的四季,也显现在其中。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小书是中央党校的老师和同学们与我共同写就的,流逝的是岁月,沉淀的是鲜活的记忆。现在把这本小书呈现出来,历史意义已大于现实意义。或者说,我的记录近似于为当代生活提供某种实践标本。因为毕竟五年不是个短暂的时间,假若把时间坐标设在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后呢,也许那些“充电的日子”会显得更加有趣。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