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百亿修城墙是危险的文化侵害
在这位工作人员眼里,所谓的“物理性破坏”,大概是指那些拆毁墙体、破墙开门、倚墙造屋等粗暴行径。粗略地看,这个《西安城墙景区整体提升方案》似乎也不可能有如此破坏行为。塑一些青铜士兵人像,搞一点城墙攻防情境,给14公里长的墙体上都点上灯,城墙四门新建四座新博物馆,甚至,在护城河堤上设置喷泉,用光电手法……看上去似乎都算不上是对城墙赤裸裸的野蛮破坏,然而,经过这样“新思维”、“现代化”装修后的城墙,还是那一圈围拢着古城古意古色古香的西安老城墙吗?
去过西安的人对那道灰色的古城墙都不陌生。那应该是古城给人最直观、最震撼的印象,或许,西安这座城市的千年古韵,很大一部分正是由城墙来承载的。而如果在四门附近兴建起崭新的博物馆,不免会影响城门附近的整体空间环境。一旦环境失守,无法攀比现代建筑体量的古城楼,势必会因为比例严重失调而变得不伦不类,从而对文物构成文化上的软性侵害。
这种软性侵害看上去似乎没有对文物构成“物理性破坏”,但其后患也许更为深远。文物保护,不仅需要保护文物自身也要保护好周边环境和风貌。如果总热衷于以“开发”的思路来管理文物景区,则文物景区必然会在周边高大光鲜的现代建筑面前萎缩。这方面并不乏先例。西安的大雁塔北广场、法门寺景区、大唐芙蓉园等等,均采取了这样的开发方式。法门寺大规模扩建以后,新修区域远超过法门寺本身面积,寺庙本体则蜷缩在新景区一角。这样的开发是成功的吗?
经过这些年建设,西安城的现代色彩越来越浓,古城墙越来越直接面临新与旧的文化冲撞,其部分区域实际上已经很难寻觅到古城烟柳的苍茫和厚重了。惟其如此,眼下才更有保护古城风貌的迫切性。动辄大手笔投资的“提升”计划,除了造出一堆不新不旧不伦不类的建筑之外,并无任何意义。装修了的城墙,不可能引领人们穿越岁月的隧道,真正触摸到这座古城的风骨,而只会陷入历史的迷失。
当然,置身于城市开发浪潮的大背景下,此类“开发”、“提升”之类的说辞,或许本来就是一个幌子,其本来目的不过是指向文物周边的土地开发而已。之所以祭出“文化”的招牌,不过是看中了古城墙的古色古香。时下,古色古香的行情看涨,已经成为所谓“品质生活”的一个重要元素。事实上,扰攘的120亿元提升古城墙方案中,并没有具体说明这120亿元的去向,仅仅墙头上装几盏灯、修几个喷泉,想来是不会如此糜费的。西安城墙景区管委会尽管一直回避解释,其官网上却提到将有90亿元用于城区的棚户区改造。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西安曲江新区在文物开发上已经尝到甜头。前文提到大雁塔北广场、法门寺景区、大唐芙蓉园等改造提升项目,是不是提升了文物的价值还不好说,文物周边房地产的价值却是得到了真金白银的提升。据说,地处僻远的大唐芙蓉园一带,目前整体房产价格是西安之最。此种做法甚至还被总结成“曲江模式”,这种依托文化遗产、整合历史资源、把地皮炒起来的“模式”,对文物、文化遗产造成的软性侵害,已经招致诸多文化人士的口诛笔伐,一旦推而广之,必将把附着于文化遗产上的文化信息荡涤殆尽。
西安百亿提升城墙的计划能够获得政商的一致青睐,正反映出时下中国城市一种值得警惕的的倾向——以文化之名行反文化之实。明明是在损毁文化信息、破坏历史风貌,却偏偏要以提升文化的名义大行其道,这是怎样的文化迷失。而当政府的政绩诉求与地产商的逐利冲动融合到一起的时候,公众的意见在此时往往很难被采纳,在文物保护上更有话语权的文物专家,也往往被屏蔽在决策之外。此时此刻,文化遗产注定无所遁形,劫难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