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跑乱了舌头
再没有一个物件,能像房地产这样,承载着中国社会利益的多元、繁杂、纠结和变幻。有话说:“圣母啊,你像一只无底的杯子,承受着世人辛酸的眼泪。”房地产,就是眼下中国人的圣母。
话说前些日子房地产真的出现了拐点:连涨15个月后的6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1%。诡异的是,在数字公布前,市面上便出现了许多传言,诸如“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可能取消”、“三套房贷放开”、“国资委授意央企拿地”等。如此事成真,就意味着被誉为史上最严的房产新政将成为“史上最短”——调控新政是4月17日开始的。
房地产新政是国务院部署的,岂能为传言所坏?这急坏了相关部门,住建部、银监会、国资委7月12日分别作出回应,严厉驳斥。注意,这回是真的“相关部门”,与上述传言一一对应。
住建部官员强调,各地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执行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及相关配套政策。住建部说这话容易,宏观把握,高举高打,但往下就有难度了。
银监会称,房贷相关“政策要求和标准没有任何变化,各商业银行要严格执行,不能动摇。”而据央视报道,一些地方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三套住房贷款。国资委否认曾找央企谈话指示拿地,并称非房地产为主业的78家央企正在陆续退出,但事实是,在房地产新政3个月中,16家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拿地总金额约300亿元,而自3月18日国资委责令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至今,仅有中石油做了一小单转让——一棵独苗苗葵花向太阳。
谣言永远是有根据的,在此又一次得到认证。
不是大家觉悟低,不响应党的号召,实在是各家都有难念的经。
国务院部署房地产调控新政,绝对正确,车子飙起来,出轨翻车是必然的;但地方政府有难处,土地财政压力大,花销早已打到预算里了,房地产新政一下子捅这么大一窟窿,叫天天不应,所以许多地方迟迟不肯出台配合“国十条”的实施细则。
对银行来说,漫天坏账崩盘,那是灾难,谁都不高兴,但房地产贷款是优质业务,肥肉谁不抢呀?“我死后哪怕洪水滔滔”,又有地方政府的暗许,所以许多银行太阳当头拉车赶路,“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三套住房贷款”。
在开发商,崩盘不好,但利益还是要拿的,于是有高瞻远瞩的任志强建议大家降价,给政府面子,但自己不降,手里没几套房子,影响力太小,还是大佬们带头,女士优先吧。
最欢喜房价下跌的是那些想买房却又手头缺银子的人士,他们高呼要降!成倍地降!但这又得罪了另一拨人:地方政府不高兴了,财政大窟窿谁来堵;银行发愁了,坏账要上房了;开发商恼了,坏人财路啊,连带着伤了钢筋水泥木材玻璃家具家电等一连串;最重要的,毁了那些有房人士,这些人中间,有富人,也有穷人,有贷款买房者,房价跌了,穷人失去拆迁、卖房获利的机会,而那些负资产者,哭吧。
这就是中国社会的纠结:当个体最佳选择了,却造成了整体的不利,即所谓“合成谬误”。从另一个角度,比如以贫富来分析得失,也是扯不清的。
经济学家茅于轼以“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做事”自诩。他赞美私有制,主张保护私有财产,认为“中国有几千年农民造反、破坏私产的传统,等着瓜分富人财产的思想没有被否定过,这样会给社会留下动乱的隐患”,仇视富人的社会是一个没有前途的社会。
但令人惊异的是,近日茅先生又撰文认为,住房涨价所得应归公,只有把房价上涨收入没收或收更高的营业税,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投机性购房。为了经济调控目标,茅先生把自己推崇的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公民合法财产不受侵犯、公民与政府契约关系这些基本公理都不认了。
茅先生是令人尊敬的经济学家,也确实为穷人做了些事,比如办保姆学校,给农民提供小额贷款。如今他跑乱了舌头,这不怪他,实在是因为中国社会太有特色了。圣母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