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绍烛:造自主品牌容易 实现技术自主难
“去年我国汽车产销超过1360万辆,今年可能是1600万~1800万辆。成因是什么?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合资合作、产品国产化、零部件发展,是我们开放了市场,才实现了现在的规模。我们还有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和环境资源,更容易吸引投资。”李绍烛说,相比国内的市场和资源优势,国外有先进的技术和充裕的资本,所以市场、资源、技术和资本被称为产业发展四要素,任何一个产业只要具备这四个要素,都可以得到发展。
“我们有中国资源、中国制造,还有全球消费,当然技术是国际技术、外来技术,这是中国汽车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现在我们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自主知识能力不足。做自主品牌要具备自有知识产权,可以请人家帮你做,想用谁的技术和数据都可以给你,知识产权也能给你,但你真正具有知识能力吗?自主汽车发展的核心就在这里。”李绍烛说,技术自主化才是中国汽车发展的关键点。
他认为,中国汽车要在四个基础环节上加快速度,减少差距:第一是传统汽车技术。怎么在技术自主化这个概念上,让传统车在节能减排、安全、轻量化和资源节约方面做得更好,这个提升空间是有的。
第二是电子化。在信息化技术、智能化技术以及在汽车和人的关系上,发展空间是巨大的。在这方面,我国的自主品牌与国外差距很大,很多电子化的匹配还是外来的。
第三是新能源车。其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可能不低于技术创新的重要性,需要政府在标准、政策上进行引导,也需要消费者在消费观念上有所改变,更需要企业在技术和成本上的突破。
第四是低成本技术。要实现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的低成本是不容易的。
李绍烛认为,中国汽车市场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能实现量的增长,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利好;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了全球性的市场变化,资源的流动、产业的重组、企业的变革,以及技术的进步,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使我们更容易获得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
他表示:“从政策层面来说,我们处在扩内需、调结构、促转型的发展过程中。去年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以旧换新、开拓二手车市场等政策,对于扩大内需确实有一定效果。在调整结构的过程中,可以看到涉及新能源和低碳产品的一系列政策,逼着企业往上走,促使他们转型,对于我们搞自主汽车的人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
“建议政府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促进企业技术自主化,把过去的招商引资政策和产品国产化政策,转到引进人才和技术自主化方向上来。”李绍烛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