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谨慎自我归属感差 面对风险展示真实性情
陆旭的小心谨慎让我们觉得眼熟。联想起《红楼梦》里孤标傲世的林妹妹初入贾府时,也有过一分格外的小心:不肯多行一步路、不肯多说一句话,唯恐被人耻笑了去。因为,那是亲戚家,不是她自己家。寄人篱下的身份,让小姑娘分外敏感。
看起来,这类小心谨慎背后,隐约藏着些许不安:仿佛自认为并非这个团体的一分子,在这里没有归属,没有当家作主的权利,因而不敢太出挑,要时时夹起尾巴做人,以防行差踏错在这儿待不下去。因为不安,于是不敢犯错误、不敢冒风险、不敢表达自己的独特。无论这不安来自哪里,是过去经历还是当事人的习惯,有着这种小心谨慎的人,多半不太会去充分尝试和探索在今天的环境里,自己可以享受怎样的权利和机会。
有句话会不会听起来耳熟:这个世界愿意给予你的,往往比你要求的要多。只是,要补充一句,如果不去冒险和尝试,你往往无法知道,自己能得到什么。
不去尝试,固然避免了失败挫折的危险,然而,背负着不安,永远小心翼翼,以压抑、压制真性情为代价,换来表面平稳的生活,这多少让旁观者困惑和惋惜。人生苦短,真的有人甘愿长期过这样的日子,选择让自己不曾真正活过吗?
倪岚的心路历程描述得更清晰些。她并不是甘心不被人注意,而是经历过从受人瞩目到失去关注的落差,没有真正调适过来。于是她放弃了做到最好的努力,并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来安慰自己。可是,字里行间读得出来,她对现状并不那么满足。学生时代的挫败感可以理解,不过,随着逐渐长大成人、心智成熟,她早可以选择不同的心路——过去有过的挫败感,当你用心去面对,肯真心接纳,承认当时自己已经尽力了,不苛求昔日的自己,也不苛求昔日的环境,那负面感受不难溶解和转化。
释放负面能量,人就可以更随心所欲地选择今天要的生活。人都要长大,所以不必仍像小时候那样,以为凡事要得到别人的注目或赞许才有价值。一个真正的成年人,应该着力去养成自己内心的判断和评价。
即使仍愿意“要做就做最好”,那也是要首先找到适合自己做的事情,其次不用去跟别人比较,而是跟自己比,有没有做到自己所能做到的极致。找到适合的生活方式,了解自己真正要什么,比满足任何他人的期待,赢得任何人的关注都更重要。
如果倪岚上进心强,可以用心去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特点,潜心培养自己的天赋。如果她更看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可以安心享受生活,多花心思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欢笑和乐趣。一个人若能把握好自己的重心和主线,不再削足适履去迎合小环境的偏好,不再去追逐成为焦点人物的虚荣,那是真正值得过的生活。有没有特点,是否被人注意,已经不用关心了。
每当遇到为没有得到他人的足够好评、足够关注、足够认可而苦恼的人,我最关心的问题常常是:有多少事情是即使没有别人的关注你也可以享受过程、乐在其中的?有多少时间是即使没人注意你,你也可以享受跟自己相处的?其背后的推论是,喜欢自己,能做所喜欢的事情,都有助于超越对他人关注的依赖,更加把握好自己的重心。
当一个人有自己的生活重心,活在乐趣与享受中,不太在意外界评价时,他在群体中有没有特点,是否被关注,已经压根儿不重要了。做自己就足够。如果是出于怕冒险、怕出差错而隐藏真我,不敢太出挑,那么,有必要问问自己:是选择为了不摔跤,而永远低头看路,错过所有的美景,还是选择真正活着,哪怕要面对一些风险和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