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校门才知道差距有多大
到了部队以后,我摩拳擦掌,准备放开手脚大干一场。然而,因为工作需要我被调剂到一个陌生的专业上。我顿时傻了眼。别人都是“科班出身”,而自己只是“半道出家”。“我肯定输了!”在那几个月里,我整日心灰意懒。在新员集训结束考试时,我更是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位列倒数第三。
“一切困难都是纸老虎!”我开始调整心态,重新审视这个“崭新”的专业,并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我开始不舍昼夜地读书,细心揣摩老技术员传授的“传家功夫”。一个个看似坚不可摧的“壁垒”被一一攻克了下来。2006年底,在全区组织的系统业务技能考核中,我作为唯一一名“业余选手”,同“专业选手”们同台竞技,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决赛,最终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到部队的前3个月里,每天一大早,等待我们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剪草。带着惺忪的双眼,站在广袤无垠的草地上,挥舞着硕大的剪刀,看着七零八落的小草“横尸遍野”,我就常恨恨地想:这就是我们为之奋斗的广阔舞台吗?这就是我们大学4年的价值所在吗?
不仅如此,还有更多的“角色”等待着我们:清洁工、搬运工、洗碗工……凡是最苦最累的体力劳动,都被我们这样一群怀揣雄心壮志的大学生一一包揽下来。
部队难道就不视知识为力量吗?一天,团机关一台电脑“告急”,当时正值部队执行任务的关键时期。“险情就是命令”,我们这些“脑力劳动者”纷纷毛遂自荐。“再也不能让他们小觑!”半天下来,我们使出“浑身解数”,却一一败下阵来。后来不知从哪儿找来一位士官,只见他三下五除二就“手到病除”,身在旁边的我们目瞪口呆。“没想到战士这么厉害!”我们只能甘拜下风。
更丢脸的还在后面,团里执行一项“重大任务”,让我们观摩。任务进行了两天两夜,战士们个个生龙活虎,好像有使不完的劲,而我们这些“高参”坚持一天一夜还行,再下来几乎“全军覆没”,硬生生靠在墙头就去见“周公”了。
“学士硕士首先当好战士,特长优长首先掌握专长”。从校门到营门,从学士到战士,一个简单的“转身”使我们深深明白:高学历并不等于高水平,低体力更是不可能有高能力。
在学校我可是“超级军事迷”,了解的、接触到的都是世界前沿军事科技,什么超视距,什么隐形技术……我都了然于胸。
然而,坐在部队接站颠簸的卡车里,看着破旧低矮的营房、灰头蒙面的战士,我当时就泄了气。在我的印象里,部队应该是高楼大厦林立,信息化装备一应俱全,只需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便能杀敌于无形之中。
当了解到团里还装备着歼—6飞机时,更如当头一棒。歼—6飞机还是上世纪60年代的“老爷车”,传统的流线、瘦小的体态、斑驳的油漆、陈旧的仪表……全区最落后的装备,打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能上吗?能赢吗?我从信息化时代一下跌落到“冷兵器”时代,从小就决心投笔从戎的我再也打不起精神。
半年匆匆过去了,一年一度的演习拉开了帷幕。这是一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短兵相接”,我们作为“蓝军”被上级赋予突袭打击任务。用歼—6突袭打击?演习还是演戏?那天团长亲自驾机,那刺耳呼啸而上的声音,我感到像是“红军”狰狞的嘲笑。没想到的是,第二天胜利的消息传遍全团,团长低空超低空奔袭巧妙地规避“红方”雷达,竟然利用雷达盲点成功“攻击”目标。
谁知道,“信息化”说来就来。2008年,我团正式列装国产新型战机。对于这突如其来的信息化装备,我有些手足无措。
信息化到来了,你准备好了吗?我扪心自问。我终于明白,自己那点“信息化”只是九牛一毛、华而不实。我深深明白,装备落后并不可怕,装备先进也不是一劳永逸,重要的是脑中有信息化观念,手中有信息化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