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7月23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青青校园

暑期社会实践别把下乡当镀金

马力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7-23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下乡是很苦的差事,现在的学生却抢着去,没想到他们的境界那么高。”一个在南方某知名高校读研的朋友近日跟笔者讲起了他在学校的见闻。

    但让这位朋友没想到的是,这些抢着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大学生来到乡村后,却鲜有深入基层发现问题、认真提出解决方案的。很多人举着“三下乡”的旗帜,穿梭于博物馆、纪念馆之间,拍照留影,乐此不疲。几天的活动结束后,带回的是一张张留影和一篇篇游记组成的“调研报告”。

    笔者听到后不由嘲笑这位朋友“少见多怪”。根据本人这几年在大学里的所见所闻,深知类似的暑期社会实践,绝非个案。比如,在某高校的新闻网站上,最近就有一篇题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考察活动圆满结束》的报道:两天的行程非常紧凑,短短的时间,考察团参观了防城港的港口码头、核电站以及新农村和新开辟的旅游景点;还参观了钦州港的港口规划建设、保税港区和钦州的工艺陶坊……通过为期两天的考察学习,我们一行收获颇丰,具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加深了友谊、领略了美景、开拓了视野”。

    这段文字直白地揭示出此次考察的真相:社会实践是名,旅游观光是实。

    实际上,现在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普遍都还不错,如果以免费为旗号,号召大家去穷苦偏远地区旅游,估计也难有什么吸引力。

    根据笔者的观察和了解,一些大学生之所以热衷这类活动,根本原因在于学校每年的评优和奖学金评选,都要以下乡实践的成果为依据,就好比现在提拔公务员都要求有基层工作经验一样。

    在这一考核机制的导向下,暑期社会实践还出现了一个趋势,就是参与活动的普通学生越来越少,各类学生干部的比例越来越高。以笔者朋友所在的高校为例,今年暑期组织的35支服务团队、730名队员中,学生干部就占了90%以上。暑期下乡实践对于很多学生干部而言,一方面可以和带队老师搞好关系,有利于将来保研或留校工作;另一方面也是新老学生干部换届时一种很好的交流机会。

    看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变得越来越形式化、功利化,笔者忍不住想劝劝那些动机不纯的大学生,请别把下乡当镀金。

    当你们为了积累履历而疲惫奔走时,不要忘了前行的目的。倘若你真正用心带着问题和思考来到基层,用专业的方法去感知三农建设发展的成就和面临的复杂矛盾时,那些带着泥土气息的见闻带给你的心灵的震撼和收获,远比履历表上的几行文字和荣誉证书要有价值得多。

    当你们抱着旅游观光的心态,来去匆匆地走马观花时,请意识到这也是一种变相的扰民。如果你们的到来,不能为他们提出任何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那些曾经热情接待你们的地方部门和老百姓,也会渐渐由失望变得反感。即使以后有人真心想去调研,地方上也会认为大学生做不了实事,而不愿意配合,导致工作没法开展。因为你们不恰当的举动,伤害的是整个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声誉。

    今后随着社会经济不断深入发展,政治体制不断完善,党政部门和各行各业需要的是有真才实学、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青年。我的同龄人,请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也请坚信,切实深入基层,开展下乡服务的最大受益者必定是我们自己。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