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7月24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新闻·特别报道

史进利不敢去江西是在害怕什么

本报记者 李菁莹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7-24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在追踪采访“公务员考试第一名被网上追逃”案件期间,记者最大的感受是,凡是介入此案的有关部门全部拒绝接受采访,程序和论调也几乎一致,先是在记者面前电话请示上级领导,挂了电话后,开始支支吾吾,并称:案件敏感,没有上级指示,不接受记者采访。

    即使在公安机关对此案件全部侦查完毕,将案件转交检察院之时,有关部门依然对外宣称:没有上级部门指示,不得透露任何信息;即使在检察机关已经写好起诉书,将案件移交法院,依然宣称:没有上级指示,不便透露信息;即使在法院对此案公开审理后,即将宣判,依然拒绝向媒体透露庭审情况。直至一审判决,依然“不便”提供判决书给记者。

    史进利曾说:“当我把自己的遭遇发到网络上时,不少网友认为我是在编故事。当案件审理完毕,我才发现这是一张很大的网。如果不是《中国青年报》等媒体介入,我的人生将完全被摧毁。”

    整个人生差点被摧毁的史进利,对此经历的恐惧已经产生“后遗症”,以致被江西吉安公安局拟录用公示,也表示将放弃这个机会,宁愿再经历一次公务员考试。

    史进利到底在害怕什么?

    很多听说过此案的人,都会感觉:用如此险恶的手段来陷害一名公务员考生,闻所未闻,最开始连媒体也怀疑史进利是在编故事,而这比传奇故事还传奇的陷害,居然是出自一名公安干警的“策划”,而这名公安干警原来是当地公安局原副局长的亲外甥女婿。紧接着,一连串很“戏剧”的情节被一一披露:这名副局长的儿子杨海就在这次公务员考试中,名列史进利之后;而杨海的双胞胎兄长在前一年也考进吉安市公安局,两个人报考的岗位居然都是“美术类”……

    我想,更让史进利寒心的是,所有这些被公之于众的事实,却全部来自媒体记者像“特务”般艰苦卓绝的调查和采访,江西的有关部门全部处于失语和禁语状态。不少关注此案的网友质疑:我们的侦稽部门与宣传部门在事实清楚的情况下,为何不适时公开处理决定,平息公众心中久久不散的疑虑呢?可这些质疑依然未能让有关部门张开“金口”。

    幸好,还有网络和媒体,一层层揭开笼罩在该案件上的重重面纱。但媒体毕竟没有司法调查权力,很多方面无法查实。例如网友最关注的此案中的关键人物杨金平,到底涉不涉案?至今没有部门站出来说明情况。而杨金平自从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后,就像失踪一样再也找不到人影……

    其实,出现像姚相兰这样的公安干警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对此事件处理的躲藏和隐匿。一审判决终于有结果了,可作为完全应公开的法律判决书,却被遮遮掩掩。

    因为这些部门的“不敢透露信息”,我们无从知晓公安干警等在此案侦破中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却生生地让人怀疑:不敢公开此案,此中是否有猫儿腻?

    案件不复杂,但仅仅因为涉及公安干警,涉及一个不大不小的公安官员,就变得敏感异常,就导致整个地区在此案上的失语。

    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能不害怕吗?史进利的害怕其实是在叩问江西。

    

    相关阅读:

    江西“公务员考试第一名被网上追逃”案一审判决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