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7月24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科学·法治社会
一周舆情综述

“人民应该有知情权”

祝华新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7-24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汛情:从媒体违规抢报到政府现场抢发

    7月18日早晨,南京高旺河河堤发生管涌险情,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曹劲松在抢险现场,通过手机持续向媒体发布新闻:“该管涌造成河堤内部分积水,无人员伤亡。抢险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管涌已于9时50分成功封堵,目前正在加固。”封堵成功后,曹劲松在管涌发生地西江村的村委会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抢险详情。

    就在12年前,长江九江段决堤,《中国青年报》记者贺延光冒着生命危险,站在冲锋舟上用手机向报社持续发送现场灾情。根据他口述的8条消息,报社编成独家新闻《九江段4号闸附近决堤30米》,却被有关部门指责为违反了“不准公布灾情”的宣传纪律。据悉,朱镕基总理后来表示,“人民应该有知情权”,对报道给予了支持。这篇消息获得当年中国新闻奖特别奖。

    长江汛情12年,见证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历史性进步。专家指出:信息不畅是谣言和恐慌的温床。面对公共危机,政府及时地把真相告知公众,是制止流言、以正视听、降低恐慌、减少社会损失的最有效办法。

    错在“暴力维稳思维”

    这几天,发生在湖北省委大院门口的一起打人事件,令舆论哗然。武昌公安分局6名“信访专班”便衣警察,围殴了湖北省政法委综治维稳办副主任的夫人,事后警方负责人道歉说“打人纯属误会”。

    这个意外事件发生在武汉或者其他什么地方,并不重要。它凸显了当前信访工作中普遍存在的超越法律的“截访”尴尬。网友“xiaoren”感叹:“领导的夫人不可以打,那老百姓就可以打了?”这一事件想想都让人脊背发冷。一个普通公民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在省委机构这样堂皇的大门口,竟然横遭暴打凌辱。《检察日报》评论说:“这不是一起大街上的流氓斗殴事件,而是涉及公权力的运用,涉及每一个公民的权利,涉及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一起公共事件。”特别是这个“信访专班”是个什么组织,他们在省委大门口的职能究竟是什么,凭什么可以打人?

    《人民日报》7月23日也发表“来论”,直言不讳地说:打错门之“错”,不在“打错人”,而是在“暴力维稳思维”。把上访者当成了“不稳定”的因素,而把“维稳”当成了使用暴力的借口。博客中国网邵建撰文惊呼:有一种思维“会制造敌人”,由此导致的行为极易造成社会不稳定,于是只好用纳税人的公帑去维稳,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走出这怪圈?

    “80后”:网民控诉“父母皆祸害”

    这是一个让天下父母寒心的豆瓣网讨论组,叫做“父母皆祸害”,目前已有3600个帖子,1.2万人访问。

    讨论组里,基本上是“80后”网友对“50后”父母的讨伐,立论偏激,好像个个苦大仇深:“帮孩子解决一切难题,替孩子做所有的决定,当孩子拒绝接受时,就以‘爱’的名义强迫孩子接受。”这类强迫行为包括:逼子女去考公务员;男人留长发是疯子一样(我觉得男子留长发很有魅力,中国明代男子都留长发的);不结婚很丢人(我不是反对结婚,但是要有感情基础,不结婚只是没找到合适的人,没什么丢人);看福柯的《性史》就是伤风败俗(我觉得值得一读,虽说我没看懂)。

    对于“父母皆祸害”的荒唐假说,腾讯大渝网的调查让成人社会多少有些欣慰:只有22%的网友认可,诉说“我的父母就严重地束缚了我的发展”;多达61%的网友主张两代人“虽有很大的代沟,但还是应互相体谅”。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