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7月26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经济·特稿

中国首个国家信用评级报告出炉引发震动

本报记者 众石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7-26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中国民营专业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近日发布了中国首个国家信用等级报告。这是世界第一个非西方国家评级机构第一次向全球发布的国家风险信息。由于同美国三大评级公司的评级结果的明显差异,该报告引起了广泛关注。

    《大公2010五十个国家信用等级报告》最引人关注的是中国国家主权信用等级高于美国。评级选取遍及世界主要区域的50个国家,包括欧洲20国、亚洲17国、北美两国、南美6国、非洲3国和大洋洲两国。在主要国家中,中国信用等级本币AA+、外币AAA,美国本币AA、外币AA,德国本币AA+、外币AA+,日本本币AA-、外币AA。

    该项评级报告与美国三家评级机构——穆迪、标普和惠誉的评级结果的比较分析来看,明显地反映出在不同评级理念指导下对具体国家偿债能力在判断上的差异。其中存在明显级别差异的国家共为27个,占总数的54%。一致高于三家评级机构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政治稳定,经济表现较为优秀的新兴市场国家,如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等;一致低于三家评级机构的国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缓慢、债务负担日益沉重的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等。

    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意味着发展中大国中国的评级机构业,已加入推动改革现行国际信用评级体系的努力中,并着手尝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信用评级体系。

    据大公董事长兼总裁关建中介绍,大公新型国家信用评级标准主要是“国家管理能力、经济实力、金融实力、财政实力和外汇实力”,其评级依据是,支撑国家举债能力和偿还债务来源的根本是该国的财富创造能力。

    他强调,“大公不以意识形态划界,平等维护国家信用关系各方利益”,产生上述差别的具体原因在评级理念和方法上。大公依据债权债务关系形成的一般原理,考察相关要素的内在联系,结合各国具体情况,经过复杂的分析过程,最终评估出每个国家的信用等级。

    据称,大公国家信用评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重点把握五项原则:一是对一国综合体制实力和政府财政状况的综合系统评估;二是把财政状况作为对于一国政府债务偿还能力具有直接决定作用的因素;三是政府财政收入的创造能力是债务偿还的基础,融资收入并非是政府偿债能力的根本性保证;四是随着外部冲击对国家信用的影响日益严重并更加频繁,综合体制实力在保障信用水平的稳定性方面具有突出作用;五是信息、数据的来源和使用遵循真实性、时效性和一致性的原则。

    这份报告引起海外媒体广泛关注,尤其是金融行业的震动。英国《每日电讯报》说,中国的评级报告描绘的是一幅全球信用评级的“革命性的图景”。有美国媒体称,中国机构的举动给其他国家一种启迪,有必要摆脱英美金融信用评价体系的束缚,寻找一种更能够准确反映本国情况的参数。

    英国《金融时报》引用关建中的观点称,主导全球信用评级行业的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标准普尔和惠誉评级—已变得过于接近客户,而它们理应对客户进行客观评估。该报评论表示,西方评级机构已受到发达经济体政策制定者、监管者和投资者的广泛批评,称其给予结构化金融产品AAA最优评级,而这些产品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变成有毒资产。

    不过,海外金融评论人士对大公国际的评级资格有所保留。成立于1994年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公司,在中国新兴的信用评级市场占有大约25%的份额,而三大全球评级机构的子公司控制着其余大部分市场。英国《金融时报》称,大公国际资信评估公司的下一个目标是打入国际市场,从美国开始。但是,即便该公司能够克服美国监管机构的阻力,鉴于其在国内表现出的民族主义语气,该公司可能难以说服国际客户相信自己的客观性。

    国内专家普遍认为,目前中国信用评级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仍存在法规缺失、监管无力、市场恶性竞争、信用级别买卖公开化等缺陷。中国信用评级体系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建立具有独立性、能有效揭示信用风险的体制和机制。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王瑞彬撰文称,大公国际发表的这首份中国评级报告,有可能“撬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他认为,西方国际评级机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以致信誉受损早有前例。2001年时,安然公司直到宣布破产前4天还贴着标准普尔等机构颁发的“AAA”标签。现在美国、欧盟希望通过立法、整合监管机构等手段查漏补遗,实现自我救赎。中国此时决不应静坐旁观,寄望他人。目前,中国已经是第一大外汇储备持有国及资本净输出国、第二大贸易国及对外债权国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自设信用评级机构实在是顺时应势之举,既是对自身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理权益负责,也是对全球经济的健康运行负责。

    关建中表示,爆发金融危机和希腊危机的本质原因,是现行国际评级体系不能正确揭示债务国的偿还能力,向世界提供了错误的信用评级信息。他认为,在信用全球化背景下,现行国际评级体系已难以承担起向世界提供债务国信用风险信息的公共责任。

    本报北京7月25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