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7月27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周刊
当文化创意产业没了“创意”

影视“啃老族”还能“啃”到哪一天

本报记者 吴晓东 骆沙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7-27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继去年贺岁档破亿票房的电影《叶问》带起“叶问热”之后,“关公”生出“四胞胎”又成了今年华语影坛的一景。此外,电影片商们追逐的古代名人还包括钟馗、孔子、老子等。荧屏上也不例外,一水儿的新老经典贴着“翻拍”的标签排队登场,“怀旧”的氛围浓得没法说。

    重复制作,如今在影视圈愈演愈烈,对此的质疑声也是此伏彼起。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称将对同一题材过度拍摄的电视剧进行管理和播出上的干预。这意味着近年来盛行的电视剧“多胞胎”轻易得到“准生证”的日子也许一去不复返了,再热门的题材也要先过“计划生育”这一关。

    “每个年代应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倩女幽魂》。”新版《倩女幽魂》开机仪式上,导演叶伟信这样说。2010年堪称经典翻拍年,不光“四大名著”纷纷走上荧屏,银幕上同样争相向经典致敬。除了徐克筹备将《新龙门客栈》翻拍成3D版外,《倩女幽魂》、《唐伯虎点秋香2》等或将开拍或已上映。纳入拍摄计划的翻拍影片粗略一算就有7部。这些“重复建设”的作品从宣布翻拍之时,就面临无数争议。众所周知,翻拍题材其最致命的弱点就是缺乏创新。

    另一股“翻拍热”则是:同题材同名字的电影和电视剧互相翻拍,电影火了,就抻长故事拍成电视剧;电视剧受欢迎,就趁热打铁拍成电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根据成龙电影《神话》翻拍的同名电视剧年初在央视八套播出时创下该台电视剧收视新高,冯小刚2003年贺岁档电影《手机》的电视剧版今年5月播出后名利双收。眼下这类翻拍,有意向的或者已经拍摄完成的也有十几部,电影《风声》、《唐山大地震》、《建国大业》、《十月围城》,纷纷宣布开拍电视剧版;热播剧《潜伏》和《将爱情进行到底》都将在今年被搬上大银幕,这些作品未拍未播就先热,让投资方提前看见赚钱的曙光。

    事实上,经典影视的翻拍近年来从没停止过,“资源浪费”、“翻拍不如重播”、“经典不怕重拍”……一片争议声中,每一部翻拍剧都使出浑身解数“创新”。但前赴后继的翻拍中,能和老版经典叫板的“新版”始终是凤毛麟角,更妄谈超越老版。

    不管哪个影视作品被翻拍,都应该有全新的思考与观众的认可,可是,“现在很多翻拍经典的作品,内容上和以前的几部相似,演员演技一般,唯一不同的是俊男靓女。”有网民这样质疑,“影视剧不是文物,不需要修旧如旧。如果拍不出新的时代特色,花那么多代价翻拍有必要吗?”

    仔细回顾,这几年热播剧是哪些呢?2006年《亮剑》,2007年《金婚》、《士兵突击》、《奋斗》,2009年《潜伏》、《蜗居》,而这些都是原创剧。既然真正能红的是原创剧,电视剧投资方又为何频频“试水”翻拍剧?

    有业内人士指出,像《杜拉拉升职记》、《手机》等影视剧互相翻拍之所以这么流行,完全是市场的一种调动,这一文化现象的背后是一种经济现象:对制作方而言,不仅在作品未出炉之时就借助原创的影响力先行“造势”,节约了大量营销、宣传成本,还在商业上为资金回笼增加了保险系数。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制片人和导演认识到,光靠电影票房利润太少,加上国内的电视剧市场有了比较成熟的运作模式,制片方和导演手中却缺少优秀的原创剧本,在这种情况下将两个市场“优势互补”不失为“两全之举”。

    对此,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认为,今年电影和电视剧的互动会非常大,因为这样一来营销就完全不存在问题。比如刚刚上映的《唐山大地震》预计票房会达到5亿,趁电影余热未过,电视剧版正好借着电影的势头再热一把,不仅卖剧不成问题,收视率也能保证,算得上名副其实的“借东风”。

    显然,经典剧珠玉在前,给翻拍剧带来的商业价值,是大部分翻拍剧的“先天”动力。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一现象的背后,凸显的是影视圈好剧本严重匮乏,文化原创力严重萎缩。

    谈及目前的翻拍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评论委员会委员马相武表示,高收视率和票房佳绩是翻拍的主要参照系,但他也担心跟风拍摄会影响观众的眼福。马相武认为,炒人家的冷饭,一是有点犯忌讳,二是不容易出彩。但只要创作者有诚意,不要单纯为了商业效益而粗制滥造,翻拍剧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影视剧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影视剧互相翻拍体现了现今文化产业的产业链功能。

    而持不同意见的专家则认为,翻拍脱离了原创,久而久之容易限制编剧的思路和视野,助长创作者的惰性。这种创作模式本身有强烈的商业动机,一开始就先将商业元素植入到创作中,必然会影响其艺术质量。

    相关专家认为,为使中国影视创意文化产业得以长足发展,制作方必须要有求新求变的职业精神,学会保护那只会下金蛋的鹅,即保护成功的故事创意。为短期利益而当影视界的“啃老族”,将注意力集中于“反复榨取”旧作品,势必断送中国影视剧的原创力,无论对制作方还是观众,都是巨大损失。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