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金融学院学生升旗仪式
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与北京国际金融学院王志伟院长(右)在联合办学签字仪式上
柳斌同志为北京国际金融学院的题词
北京国际金融学院目前是以定向金融财会技能专业教育为基础,以定向培养谋划型金融结算人才为主导的一所与国际金融市场相并轨的、新型综合性全日制行业教育普通高校。学院以前瞻的办学视野,国际化金融教育的背景,从市场出发突出服务意识到强化岗位练兵,从改进学生管理到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在经历艰难曲折之后,从容走向新的发展,成为“中国金融教育新生代的一面旗帜”。
国际金融学院科学发展的轨迹让人肃然起敬,成长的速度让整个教育界为之称奇。而今,在国内金融教育界,北京国际金融学院专业从事金融教育的形象已深入人心,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专业型的高素质金融行业人才,得到业内的普遍好评与肯定。在教育市场愈发火热的背景下,金融学院正依托首都及大学城名校名师,形成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名师为辅的师资结构,形成一支力量雄厚、专业扎实、德教双馨的师资队伍。
目前,学院已经拥有专、兼职各类教师百余名,其中教授、副教授30余名,硕、博研究生教师和专家教师50余名。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且从事高等教育工作数十年的优秀教师占专职教职工60%以上。“双师型”优秀教师及金融、保险界专家占该校学科专业带头人和任课教师的65%以上。我国著名的老一辈革命家和经济界、金融界、教育界、科技界领导人以及金融保险业众多的知名学者、专家都担任过该院顾问及学科带头人。
作为北京市花园式先进单位,北京国际金融学院环境幽雅,生态植被繁茂,目前校园占地面积约500余亩,规划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新设计落成的现代化电教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实训室、多功能演播厅、阶梯教室、图书馆、阅览室、校园超市、大学生浴池、医务室等教育教辅设施一应俱全;大型天然草坪足球场及排球场、篮球场、健身房等专业运动场地、场所也正在筹划建设中,北京国际金融学院设施的完善性甚至超过一些公办高校。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长期以来,金融学院秉持培养优秀金融人才为国家金融战略服务为己任的指导思想,以实现中国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办学目标,立足实践,积极研究与实践完善中国金融教育的系列战略课题,从而实现中国金融教育事业的成功崛起。
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而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对中国金融业无疑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在中国金融业跨入“与狼共舞”全球化竞争新时代的重重危机与挑战面前,中国金融业如何化危为机,推动中国经济的再度腾飞,将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高端智能战,制胜的关键是人才,是我国战略谋划人才的智慧。目前,我国金融业人才匮乏,全国各类金融从业人员近2000万人,大专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不到40%,接受专业训练的从业人员不到50%。为此,加快人才培养,培养世界顶级的民族金融人才,将成为中国金融业应对国际竞争的关键所在。基于此,北京国际金融学院锐意改革现行金融教育体制,积极推行通才教育,大力践行中国金融理论与教育模式的全面创新,可谓正逢其时。
披荆斩棘—一切为了莘莘学子的终身发展
“中国金融教育”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一个教育支系,是当代金融教育系统认真践行教育部提出的“多元化教育,培养高端人才”指导思想的探索成果。“中国金融教育”框架的形成,是对中国加紧金融人才培养的一个有力推动。要做中国金融教育的拓荒者与奠基者,就应该首先着眼于做一个有卓越办学思想和丰富实践精神的金融教育“领头人”,要拥有卓越的学术追求与执著精神,这也是新时期经济发展所赋予金融教育创新者的历史重托与时代选择。
人的价值观念是由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决定的。北京国际金融学院坚信,中国金融教育的特色之路必须先在教育的本质中探寻、求索,建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倡导终身教育,创建学习型社会,确立并完善战略谋划型人才、金融实务理论研究型人才和金融实务具体操作应用型人才三位一体的人才目标培养体系,为金融领域培养大批具备全面素养的复合型金融通才。
正是怀着这样的执著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作为老革命、老红军的后代王志伟教授与同仁15年来始终如一地辛勤耕耘在我国金融教育第一线。北京国际金融学院教师队伍很稳定,尽管工资收入不太高,尽管待遇也不是很好,但是他们都有一种为国家转型时期乃至未来的金融人才服务使命,他们曾目睹“带头人”在高薪面前不动心,拒绝年薪逾200万元的某商业银行行长和某证券公司总裁职务而执著办学的感人场面。他们也见证了办学过程中由于资金不足,院长忍痛卖掉父母革命半个多世纪拥有的房子、以极低的价格出售自己新买的奥迪车的动人场景。这一切,都化作无穷动力。
感人心者,莫乎先情。北京国际金融学院有许多在校生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独生子女,有些是以自我为中心的80、90后,身上无疑有着这个浮躁时代的鲜明烙印——生活娇惯、自私自利。王志伟院长和教师们为了把这些独生子女培养成人才,排班上岗晚上查寝早上查操,夜以继日甚至是废寝忘食。金融学院全校上下拥有无坚不摧的战斗力量,形成一种团结进取、不断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
培养人才首先塑其品德。为此,金融学院创设以人为本的育才理念,充分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第十二届科博会期间,学院应邀挑选20名学生志愿者及50名2008级金融班学生亮相精彩的峰会。学生们凭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组织纪律,受到中外嘉宾的一致好评。第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首届上海国际金融论坛,学院都应邀派学生代表随团赴会观摩学习。学院举办首届“金融论坛”,以国际金融危机时刻中国金融的现状与展望为主题,师生们积极撰稿参与,“参与金融、融入金融”的学术气氛已经形成,学院上下彰显出浓郁而激情的文化氛围。
北京国际金融学院努力遵循“让家长放心,对社会负责,依法办学,从严管理”的治教方针,建章立制,形成一整套完整科学的管理体系。学院实行封闭式管理,实行专职的辅导员制度,对学生进行量化考核,保卫处全天候24小时值班巡逻,全方位多层次地构筑校园安全体系。此外,学院还十分注重加强对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通过党团组织活动丰富当代青年学子的精神生活,营造和谐向上生动活泼氛围。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传承象征,也是一所大学精神的载体。在丰富全校师生的文化生活中,国际金融学院创新性举办红五月艺术节大型文艺汇演。2009年,在参加国庆60周年大型庆典活动中,组织“百团万人颂中华大型合唱歌咏会”,50名同学组成的合唱方阵以优异的表现和良好的纪律受到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好评,精彩的表演引起中国音乐家协会的注意,为此批准北京国际金融学院加入中国音乐合唱联盟,成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单位。此外,他们组织全体师生参观“辉煌六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果展”,通过定期播放《论语》、《庄子》等人文、道德方面的经典视频,《弟子规》等国学内容的学习,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所学校可贵之处,就像它的管理者和引航人那样,在于拥有一种向上的精神。金融学院在长期形成的顽强毅力和非凡精神的人文环境影响下,全体员工不论是在何种情形下,始终不气馁,不徘徊,发扬“永不言败、永不低头、永不服输、永不放弃”的创业精神,披星戴月对曾经遭受人为损坏的良乡校区进行突击抢修、改造,砌围墙、平坑凹,在废墟上又建造起新的校园。
学院还支持汶川地震灾区贫困学生免费就读;台湾特大灾难发生了,全院师生向台湾同胞捐款捐物……在学院社会声誉严重受影响的时候,老革命家的一句话让全体教职员工很快恢复了信心,“要始终相信党的政策对民办教育是发展扶持的……”国家领导在最近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更让学校员工充满动力:“大力发展民办教育,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的平等法律地位。”“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政府要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和直接干预,更多运用法规、政策、标准、公共财政等手段引导和支持教育发展”。希望我们教育行政部门要扶持民办教育事业,做到“扶上马,送一程。”这样做,才符合我国的教育国情。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是国家的教育宗旨和办学原则,这就给这些有志于发展国家教育事业的学者们开辟了一块环境宽松的金融教育试验田!他们办学成功了,国家受益,人民受益;失败了,他们义务付出的是自己的毕生积蓄与精力,大家可以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他们呕心沥血的背后是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为国家减轻就业压力。
众所周知的哈佛大学原来也是自创品牌、自成体系的非官方大学。岁寒方知松高洁,在王志伟心中始终装着一个坚定的理想信念:一定要创办中国人自己的金融大学,培养中国本土的金融英才与世界顶级的金融家。为此,学院以极大的改革勇气打破“普通教育”一统天下的格局,特别是中国金融教育理论框架的基本形成,倍受业界肯定。教育部原副部长柳斌同志为此题词勉励:“努力办好北京国际金融学院,为中国金融事业培养合格人才!”
2009年学院虽然经历了自然灾害与人为灾难双重侵袭的艰难,苍天不负有心人,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院不断扩大办学规模,不仅恢复了房山校区,而且开辟了拥有180亩土地的怀柔校区,成功兼并重组北京自修大学,实现历史性转折和突破,并形成和完善“一专多能”、“通才教育”的发展理念,以金融教育战略家的远见和谋略,引起金融界及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和良好反响,北京国际金融学院坚持引领中国金融教育事业的前进方向,在实践中不断描绘新的蓝图。
在专业技能方面,金融学院努力培养大学生从专业做起,做一专多能的通才型现代人才,在理论联系金融知识实际方面,学院对学生进行系统社会训练。比如,一年文化课的理论安排58.5%,41.5%的时间都在一线实践。保险系学生在校期间去保险代理公司兼做见习保险员;证券系学生在证券大厅做黄马甲、红马甲,做中盘操守、大盘操守直接介入股市。同时,加强对学生金融利益的培养,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生入学开始就重视金融礼仪、职业道德,还有德育思想品德的教育,始终把它作为主线。
据了解,现在已经基本把明年毕业的大学生全部定出去了。除了国内的金融产业部门,更多的是渣打、汇丰、花旗外资银行,还有外资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市场需要什么,学校就开什么专业;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金融学院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当代金融人才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全体师生员工发扬创新拼搏精神,以坦荡的胸襟,不畏风雨,跋涉艰险,奋斗在创新型金融教育的最前沿。因为他们心中都装着一个坚定的理想信念:一定要创办中国人自己的金融大学,培养中国本土的金融英才与世界顶级的金融家。学院以此为目标,以极大的改革勇气打破“普通教育”一统天下的格局,特别是中国金融教育理论框架的基本形成,倍受业界肯定。
开拓创新——迎来中国金融教育的新曙光
全球金融风暴来袭期间,北京国际金融学院出版了40余万字的《中国金融的战略思考》,以极大的理论热情活跃于国际金融学术论坛,积极传播中国金融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维、新实践、新成果。在“第十二届科博会中国金融高峰会”上,王志伟院长代表北京国际金融学院作了“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金融教育”为题的发言,首创提出“通才教育”理念,为金融教育建构中国民族金融教育基本体系框架,受到各界高度评价。有专家认为该理论不仅具有创新性,更具前瞻性,是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重要贡献,也必将对中国金融教育产生巨大影响。
据观察,目前中国金融正处于高速发展并与国际接轨状态,缺乏人才必将是制约金融业科学发展的瓶颈。而未来15年,中国金融业必将要求全部从业人员达到本科以上学历,持从业资格证书上岗,金融业首次有了准入制度。北京国际金融学院以优秀的教学、严格的准军事化管理和畅通的定向就业保证服务为特色,被社会公认为中国金融教育新生代的一面旗帜。
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北京国际金融学院建立起一个讲团结、顾大局、敢于创新、锐意改革的领导班子,其成员60%是高校管理方面的资深专家。自建校起,金融学院就高度重视师资力量建设,不惜重金在北京同类校中引进优秀教师,首开聘请外籍教授来校授课先例,在全院上下一致努力下,已经建设起一支德才兼备、专业精湛、爱心育人的教师队伍。在实施教学管理过程中,金融学院坚持“严”字当头,注重实效,制订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教务规章制度,让学生评估授课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积极探索素质教育新模式、新方法。从而使金融学院教学管理成效显著,教学质量在同类校中一直名列前茅。
在长期的科研教学实践中,北京国际金融学院善于在办学中不断反思,研究探索的中国金融教育理论亦日臻成熟。该校领导认为,在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给“金融”以新定义:即“金融是满足人的需求而产生的以货币为媒介的一切服务活动。”世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表现出金融经济的特征,现代科学技术在金融经济活动中的广泛应用,在促进金融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市场投机,孕育着深刻的金融矛盾和金融危机。直面全球金融风暴,如何实现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业的崛起,是我国金融界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创建中国特色的金融学理论体系仍需金融教育家的不懈努力,优秀人才的培养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与国际同仁的鼎力相助。凭借中国博大精深的人文传统与特有的生命智慧,在不远的将来,由中国人自己创造的经济奇迹一定会书写成一部烙下中国印的民族金融学理论巨著;中国必将拥有世界顶级的金融学家以及大批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金融分析师、金融工程师、金融理财师。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金融业的科学发展,王志伟亲身参与创立的北京国际金融学院金融“通才教育”理论,是对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探索,是从理论上综合国内外主流金融教育模式的优点克服其不足,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科学融合,并更加注重通才能力的培养。加强多学科最新综合知识的“通才教育”,培养拥有深厚的金融理论功底、较强的金融创新能力、积极的学习和适应能力、充分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良好的职业操守和熟悉各学科人文科学基础知识等的金融通才。就理论来说,通才教育是对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升华,就现实而言,是金融教育工作者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院近年来办学经验的科学总结。
经过15年的科学发展,北京国际金融学院这块民族金融教育的试验田已经得到阳光雨露的滋润,硕果累累,发展前景明朗。尽管其间历尽风霜雪雨,但在执著的坚持和努力下,不仅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合格金融人才,而且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和社会实践,创造了中国民办金融教育的新奇迹,特别是为中国民族金融教育理论体系框架的基本形成作出贡献,已经引起国内外金融界和教育界有识之士的普遍关注和支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放歌未来——攀登中国金融教育的时代高峰
近年来,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得到国内外一致肯定,但不可否认,还存在着良莠不齐的问题,这些问题就需要民办高等院校的创办者以高超的智慧、创新的理念加以解决,争取以最短的时间在行业内拔得头筹,这样才能转化危机,创造一片新天地。
北京国际金融学院一班人敏锐地意识到这种现状和先机,在学院创建伊始就立足国际金融实务和国内金融教育的现实状况,积极与各大金融机构合作,做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后盾。实行订单式招生培养模式,全面开展“订单式”教学,以市场为导向、以行业为标准、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目标,着重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能力,“出口畅,进口旺,”让学生在入学时就意味着能够基本就业。
学院全程实施双制化模式、双员制管理、双师型教师、双语型教学、双文凭出路的现代培养模式。通过系统培养,使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且操作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全面,具有在中外各种金融产业领域及其他经济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一线实际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北京国际金融学院创新订单式教学的模式是,新生军训结束后就与学校签订就业保障协议和就业推荐协议,并与上海国际金融学院也与学院积极合作,2010年7月19日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陆红军院长与北京国际金融学院王志伟院长在上海国际锦江饭店签署双方合作协议。今后在北京国际金融学院毕业的学生即可获得上海国际金融学院的毕业证书并可以直接入读上海国际金融学院的研究生,台湾与香港的两家国际金融机构也积极投资学院,使得北京国际金融学院短期内即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使该院逐步走向规范完善,成功吸引不少企业关注的目光,使国际金融教育成为教育界一大亮点,而所有这些闪光点都融汇在院领导及全院同仁为中国金融教育上下求索、执着奋进的足迹之中……
有人说,在探索和实践中,只有不断推进“中国金融教育”的发展,拓展前瞻性的战略思考,才能开拓出具有科学发展态势的金融教育。一流人才队伍的培养,需要一流的金融大学来完成。而恢复行业办学,成为解决就业的最好出路,也是开启民办教育创新金融人才培养的重要思路。作为长期从事金融教育的专家学者,王志伟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学理论体系,对我国金融教育和金融业的发展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学校员工不断克服困难,用毅力和信仰发展中国金融教育事业,体现了当代教育家难能可贵的奋斗精神。
中国经济在腾飞,人才培养尤为重要,金融教育理论体系框架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金融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王志伟教授的创新理念的指导下,密切把握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中国的金融教育正在发展中提升,在提升中超越。北京国际金融学院凭借超人的智慧与思想战略眼光,为祖国培养着大批的金融高端人才。
忆往昔,岁月峥嵘;展未来,信心百倍。教育实践家,一定要胸怀一份真情、一份责任。真情是对祖国和人民的真情,永远不忘根本,才能始终保持对国家、人民和教育的忠诚,胸襟坦荡,倾心为国培养人才;只有把个人与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切实担负起维护教育公平的神圣使命!追求永无止境。如今,国际金融学院一班人又一次站在金融教育发展前沿,迎接新的挑战,披荆斩棘,开拓创新,带领全校师生扬帆起航,为托起中国金融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奋力开拓,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再写新辉煌!
(牛伟 刘秋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