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7月27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青年调查

84.9%的人期待我国江河能得到彻底整治

面对洪灾频发,78.6%的人认为我们应有长远的治水规划;
71.8%的人认为在非汛期也应加强排水防汛工程建设
实习生 向楠 本报记者 肖舒楠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7-27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2010年7月21日,四川广安老城区,居民在洪水浸泡后的屋子里抢救自家的财物。

    杨杰摄

    江西、福建、广西、湖南、贵州、重庆、陕西……自2010年3月起,我国遭受多轮暴雨洪涝灾害。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截至7月23日9时,全国共有28个省(区、市),累计约1.2亿人次受灾,其中因灾死亡742人,失踪367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524亿元。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清研咨询,对全国31个省(区、市)共计346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7.4%的人关注今年暴雨洪涝灾害的影响,其中57.3%的人表示“非常关注”。受访者中,“80后”占57.4%,“70后”占25.5%。

    82.4%的人认为洪灾肆虐缘于自然环境遭破坏

    李静的家乡陕西省旬阳县,坐落于汉江与其支流旬河交汇处。不久前,汉江出现50年一遇的洪水,旬阳县也顿时变成一片泽国。

    据李静介绍,旬阳县的主要商业区与公共设施,都在紧邻旬河的滨江大道上。今年汉江、旬河同时发大水,滨江大道上的商铺、广场以及附近居民区无一幸免,损失异常惨重。

    在李静的记忆中,2007年他的家乡也遭受过一次洪水,“当时也是整个滨江大道被淹,但那次洪水后我们只是做了一些清理淤泥的工作,好像并没有痛定思痛,采取进一步防范措施。”面对家乡屡遭洪灾侵袭,李静感叹:“何时才能彻底治理这些江河啊?”

    面对不断泛滥的洪水,本次调查中,84.9%的人期待我国江河能得到彻底整治,其中42.8%的人表示“非常期待”。

    全国城市防洪专业委员会委员、河海大学水务工程系主任徐向阳,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众的期待有一定道理。其实今年长江流域整体降水量并不是非常高,但江河的水文高度却非常高,其中,人为开发因素起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人们对江河的开发,改变了许多江河的自然状态。以长江为例,现在沿岸的许多湖泊消失,这导致整个长江调蓄洪水及排水的能力大大减弱,一旦出现洪水,灾害就在所难免。”徐向阳说。

    近日,著名水利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在一次通报会上也指出,水土流失是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元凶,水土流失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对我国防洪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调查发现,82.4%的人认为,洪灾肆虐的首因正是“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对此,83.9%的人呼吁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此外,人们认为洪水肆虐的原因还包括:“全球变暖、气候异常的表现”(67.7%),“没有整体长远的治水规划”(54.2%),“排水防汛工程历史欠账多,难以发挥作用”(52.1%)。

    洪灾能否成为彻底治理江河的契机

    7月13日,长江中下游城市安徽安庆市某私企职员江峰,在准备去上班时才发现,自家小区已被浑浊的积水盖住。虽然大水已没过大腿,但急着去上班的江峰,还是艰难地走向自己停在路边的电瓶车,但试了几次也无法启动。看着身边不少年轻人抱怨“怎么一辆公交车也不来”,她只好向领导请假,在家休息了一天。

    由于全市停电一天,江峰那天什么事也没做。不少朋友都打电话来诉说自己损失惨重,“有个开五金店的朋友告诉我,他损失了四五万元。还有住一楼的朋友说,他家的电器全泡汤了……”

    江峰告诉记者,安庆市在1998年也遭遇过类似的洪灾,事后,长江安庆段防洪大堤被加固过一次。“感觉这次暴雨、洪水比1998年那次更厉害,但安庆市的受灾情况没有那年严重,说明三峡大坝和加固后的大堤起到了一定作用。希望类似的惠民措施能够更彻底一些。”江峰说,此次全国范围内的暴雨洪灾,也许是一次对我国江河进行彻底治理的契机。

    本次调查中,78.6%的人认为,面对洪灾频发,我们要有长远的治水规划,不能临时抱佛脚;71.8%的人认为,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在非汛期也应加强排水防汛工程建设。

    徐向阳指出,洪灾难以根除,但可以防止。他建议:第一,应加强对水文、水灾的研究,特别是在三峡水库导致长江中下游水流状况变化之后,我们更应加强对长江中下游及三峡库区水流规律的研究;第二,防洪治水的标准与方案应经过科学计算,有论证、有规划;第三,防洪的标准一定要落实,不能因为豆腐渣工程而降低防洪工程实际抵御洪水的能力;最后,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在非汛期更应加强对防洪工程检查维护、河道清理等工作。

    有70.0%的人建议国家加强建设洪灾应急预警机制,及早掌握应对突发状况。

    “其实,我们的应急体制已经很不错了。”中国政法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詹承豫指出,目前国家在洪水灾害应急体制的建立和运行等方面已经做到了相对完善。但在应对洪水灾害时,通常会涉及跨地区协调、大面积安置转移、救灾技术物资保障等难题,这些难题通过常规的政府管理很难完成。“所以,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是防洪救灾的前提与保障。”

    詹承豫认为,在世界气候变化愈加复杂的情况下,我们还需进一步提升洪灾预测的科技水平和能力,把握防汛抗洪的主动权。同时,强化提升抢险救灾的能力,加强公民的灾害应急知识宣传及教育,让老百姓掌握自救的基本技能,在第一时间把灾害损失降到最小。

    调查中,为应对洪灾,59.8%的人建议完善灾害问责体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50.9%的人表示各个企业单位应履行社会责任;50.7%的人呼吁更多人为受灾群众捐款捐物。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