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把妻子当帽子
皮博士有个坏习惯,就是经常想把妻子的头,当做帽子抓起戴上。
这还没完,他习惯于如同和蔼的长者一般,轻拍街边消防栓或公交站牌的顶部,把它们当成小孩子的头;在家中,他会亲切地和家具上的雕花把手聊天,并发现对方没有回答而惊诧不已。
他是《错把妻子当帽子》一书中的主人公,神经病学专家奥利弗·萨克斯笔下的一位奇怪病人。
在上世纪70年代,皮博士的表现堪称一种奇症,以至于萨克斯在初次为他诊断的时候,一度手足无措——他神智正常,谈吐过人,视力和记忆均没有任何问题,并且顺利通过了一系列神经系统常规检查。
但很快,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在完成对皮博士左脚的反射性测验后,萨克斯让他穿上鞋子。但过了一分钟,皮博士依旧弯着腰。
“鞋子?鞋子?”皮博士低声说,他不停地往下面看,专心地找鞋子,但是目光又不在鞋上,最后停在脚上,“这是我的鞋,对不对?”
萨克斯把真正的鞋推到了他的手里,他的反应竟然是,“啊!我以为那才是我的脚呢。”
皮博士的眼中究竟会看到什么?
萨克斯将一组名人照片摆在皮博士的面前,发现他对大部分人的面容感到陌生,唯一认识的是爱因斯坦,那是因为他抓住了蓬乱的头发和八字胡的特征;在家人的照片测试中,他表现得同样糟糕,仅仅认出了哥哥保罗,“他的大嘴和大门牙,化成灰我都认识”。
当萨克斯将这些醒目标记去掉时,他则彻底陷入迷惑。对于可怜的皮博士来说,这些面孔只不过是一组特征罢了,统统都是“它”,却不是“人”。
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的推断,萨克斯将一朵红玫瑰交到他的手中。
皮博士接花的样子更像是植物学家拿到了一份标本。“差不多六英寸长,”他评论说,“有红色的螺旋形状,系着一条绿色的线状物。”
“对。”萨克斯鼓励他,“那你认为这是什么呢,皮博士?”
“不好说”,皮博士有点困惑,“它缺乏柏拉图多面体的对称性,或许具有更高级的对称形态……我想这东西应该是一朵花。”
事实上,皮博士所患的怪病叫面容失认症,即由右脑损伤而导致的视觉系统失灵,无法辨别他人的脸孔,只能依靠包括服装、发型、声音等其他特征来辨别他人。
引发面容失认症的脑损伤包括事故外伤、出生时窒息以及病毒引起的疾病。德国明斯特大学研究小组2006年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面容失认症的病原往往存在于一个可以遗传的基因中,是一种遗传疾病。
这种疾病最奇特的地方在于,一般脑损伤的病人常常会失去抽象思维能力,而他们则恰好相反,辨别事物全景的能力丧失殆尽,辨别事物架构和局部特征的能力依然存在。
一个最典型的例证就是皮博士墙壁上的一幅幅画作。
画作按照年代排列:早期的作品自然写实、生动活泼,且全部都是工笔画;几年之后,取而代之的是抽象和偏重于几何、立体的手法;最后的作品只有混乱的线条与斑驳的污点。
显然,这并不是由于艺术风格转型,而是疾病不断恶化造成的。随着失认症不断恶化,皮博士对具体事物的感知能力也在逐渐消亡。墙上展示的画与其说是艺术,不如说是皮博士的神经病病史。
不过,对于萨克斯的结论,皮太太深感惊讶,“你太俗气了!难道你没看出他是如何丢弃早期的现实主义,不断成长为抽象派艺术家的吗?”
多年后,萨克斯再次在《脑》杂志上发现了一个非常类似的病例。那是个遭遇车祸的年轻人。他常常对着镜子研究自己的脸,然后慢慢凭借头发、脸部的轮廓和左脸的两颗小黑痣来辨别自己,有时候还要“做个鬼脸,吐吐舌头”进行最终的确认。
有趣的是,这位病人也不认识自己的妻子,他的方法是让妻子找个标记,最好是“一件显眼的服饰,比如帽子”。
《错把妻子当帽子》
【美】奥利弗·萨克斯著 黄文涛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