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李春来造汤营大桥也会垮塌吗
又一座大桥垮塌了,又有那么多的民众成了冤魂。不知这桥是什么时候建造的,但去年垮塌后重修,也不应只有短短一年的“保质期”。很显然是质量出了问题,比如,媒体曝光“垮塌的桥面未见有钢筋”,仅凭这一点,不垮塌才怪。
据称,河南省栾川县交通局一位工作人员解释,大桥本身设计得早,根基是自重力式的,不像孔桩桥基牢固。洪水来临时,河里漂浮着很多上游下泄的树木。“由于树木阻塞桥孔下泄水面,导致洪水对桥冲击很大,瞬间垮塌。”这样的“解释”显然过于荒唐,根本就是为了推脱责任。
比如,“设计得早”,还能比隋代匠师李春建造、距今已1400年的赵州桥更早?而且,即使当今,赵州桥仍是世界上跨径最大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也并非“孔桩桥基”。至于洪水冲击,赵州桥经历的洪水还少吗?据记载,赵州桥除经历了10次水灾,还有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也安然无恙,至今仍在使用之中。
如果让李春来造汤营大桥,还会垮塌吗?答案不言而喻。现代科学技术如此发达,建筑材料日新月异,桥的寿命却越来越短,是造桥人失去了修桥铺路的职业使命意识,惟利是图,于是,偷工减料不可避免。颇耐人寻味的是,据附近村民说,“桥北头本来有一座提示牌,记载啥年修的、啥年维修过。可后来,这块提示牌竟然在桥塌后被人摘走了。”为何要摘走?难道是心虚?
汤营大桥垮塌后,栾川县委、县政府随后公开向洛阳市作的检查中说,“尽管此次灾害事件发生有连降暴雨突发洪水不可抗拒的因素,但也充分暴露出我们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不力,执行不到位,工作不深入、不扎实、不具体、不细致等问题。”让人不解的是,这当中并没有提及至关重要的桥的质量问题。其实,洪水固然凶猛,但更凶猛的威胁,是一座座还没有垮塌的“汤营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