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卖书与成绩挂钩令人心寒
刚开学,我的一位教师在课前标榜了半天自己是“开放的”、“自由的”之后,竟然抛出了这么有分量的话:“社会很现实,我也很现实,你们最好买我这本书。你们想要的是高分,我也可以获得收入,这是公平交易。”
他详细说明了期末成绩的产生办法,买了他主编的那本书,期末随便写篇论文就不会少于90分,没买书的同学,如果期末论文写得不错的可以得到80多分,要是论文写得不怎样,那就肯定低于80分。所谓论文的优劣判断标准也简单,手抄的内容不限,要超过5000字才算好,如果是少于1000字就得有自己的新观点,否则就可能不及格。
这套方法的确很吸引学生,一大半同学纷纷涌上去买书,同宿舍的小陈买了。他说他今年要拿奖学金,如果买书真能拿到90分,就再好不过了。还有些同学也买了书,他们认为“既然大家都买了,就不该落下”。靠买书可以得到90分?我觉得不靠谱,也觉得这现象很不爽,就坚决不买。
翻看这本35元的论文集,大约500页,其中参考文献占了150多页,个人简介(包括个人图片)将近10页,再加上书中大量的数据引用和图表分析,特别是论文中罗列的密密麻麻的各类书名,总共不到5篇的论文完全找不到可用之处。这样的书也能看吗?同班的一个同学告诉我,看不看无所谓,关键是教师在卖书的时候做了登记。这肯定对期末成绩有利。
这位教师从不点名,刚开始上课时可以看到300人的大教室里黑压压的人头,十分钟后少了1/4,一节课后,就剩下了几十个“学生代表”。起初我是每节课必到,有时候因为事情多了就没去上课,后来发现到与没到没啥区别,就干脆心情好了去教室看看,一学期下来多多少少也听了一半多课程。因为课程安排在周五,宿舍的小陈倒是多了陪着女朋友逛街的时间,暂且不说他一个学期下来只去过一次教室,甚至连期末交什么作业、什么时候交作业都不清楚,每次我提醒他要小心期末挂红灯时,他倒是很放心,偷偷告诉我,从上一届的师兄那儿已经打听到,“这种老师是不会为难学生的”。
和教师之前介绍的期末任务一样,只需完成一篇论文。和我一样,舍友小陈也是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就草草完成几千字的拼凑型论文,隔壁宿舍的小王在当天早晨才知道要交作业,只能匆匆忙忙挤出1000多字。期末成绩出来前,我们预计着:小陈买了书,又完成了几千字的“论文”,应该至少可得90分;小王没买书,作业内容太少,形势不容乐观;我没买书,作业应该可以过关,按理说可以得到80分。和我们猜测的一样,小陈92分,小王74分,我是81分。
此后如果再想知道其他同学的成绩时,我已经不需要再登陆查分系统了,做的只是问清最关键的问题:“买书了吗?”
愤愤不平之余,我觉得问题还是在教师。教师写书编教材没错,给学生推荐自己的书也没错,只是当教师利用学生的功利心来推销牟利,就相当令人心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