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8月5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青年话题

“地摊幼教”背后是“地摊式生存”

赵志疆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8-05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校车闷死孩子的事故早已不是个案。有社会舆论分析指出,出事的幼儿园大多没有资质,属黑幼儿园。而记者也发现,我国幼教资源的稀缺和不均衡,导致了城市少数幼教的“贵族化”,以及农村和城市边缘人群幼教的“地摊化”。(《中国青年报》8月3日)

    与正规公办幼儿园相比,多数不具备相关资质和实力的民办幼儿园确实堪比“地摊”——尽管因质量低劣而饱受诟病,却又比比皆是,甚至不乏追捧者,全因为其价格低廉。

    幼教的重要性毋庸赘言,同样毋庸赘言的还有其不断攀升的收费,有些地方的收费标准甚至早已高过大学。幼教真正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应该是政府、幼儿园和家庭三方参与,然而当前一些地方财政投入的严重不足,使得幼教收费只是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利益博弈。当幼儿园理直气壮地追逐利益时,弱势的家长多半只能委曲求全,而未尽到成本分担义务的政府部门也难以对此进行有效监管。在此背景下,正规幼儿园俨然“精品屋”,不得其门而入者怎能不去简陋的“地摊”?

    “地摊”一词让不规范的幼儿园的危害性显而易见,“夺命校车”之类的事件不过是其中一个小小缩影。即便如此,“地摊幼儿园”依然焕发着旺盛生命力,甚至在城市边缘群体的现实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不得不发人深思。实际上,流连于“地摊幼儿园”的除去情非得已者外,更多的还是主动追求者,否则就难以解释其何以大面积存在且屡禁不止。

    当我们因不时发生的各类事故而扼腕长叹之际,“地摊幼儿园”何尝不是城市边缘群体“地摊式生存”的一种折射——除了幼儿园外,那些以微薄收入在城市苦苦打拼者的衣食住行,有什么不是“地摊式”的?当他们在消费一种在他们看来依然是奢侈品的商品时,更关心的往往是自己的经济承受力,而不是商品本身的质量。基于此,或许不难理解,为什么城市边缘群体总是喜欢光顾“地摊”,为什么会有农民工子女喟然长叹:“我上得起的学校,为啥都是非法的?”

    幼教收费日渐高涨,增加公办幼儿园之声不绝于耳,但公办幼儿园并不等于低收费幼儿园,民办幼儿园也未必全是“地摊”,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加大对幼教事业的财政补贴以削弱其营利性。在公办幼儿园无法满足市民需求、将幼儿园整体纳入义务教育体系还难以实现的现实背景下,不妨考虑将民办幼儿园纳入公共服务体系,由政府财政提供一定补贴。切实承担起成本分担的责任后,政府才可以更为直接地针对幼儿园收费等敏感问题展开监督和管理,逐步取缔“地摊幼儿园”。

    如果“精品屋”的形象不能改变,“地摊”前似乎永远不会缺少消费者。在此前提下,消灭“地摊”对城市边缘群体而言无异于灭顶之灾。“地摊幼儿园”的潜在威胁触目惊心,比这更值得关注的是城市边缘群体的“地摊式”生存方式——如果政府部门不能在增加福利供给的同时,提高其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地摊式消费”或将是其难以改变的凄凉宿命,因此而陷入险境的岂止是幼儿教育?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