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8月5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汽车周刊

车场点兵

王超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8-05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强强联合还是惺惺相惜?仰融拉拢江淮欲建合资公司

    仰融的“831111”造车计划终于在国内有了实现的途径。8月3日晚,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已经与仰融名下的天津正道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了《关于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项目合资合作意向书》,双方有意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及其动力总成等产品方面开展合资合作,未来成立的合资公司注册在合肥,合资公司首期投资总额不少于人民币20亿元。双方承诺,合资公司作为生产、销售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的主体,未来与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项目相关的工业产权中商标由拥有人特许合资公司无偿使用,成熟的商品化专利及专有技术由合资公司以公允、合理的价格有偿使用。此前,仰融曾对外公布一个庞大的造车计划:在美国投资100亿美元,建成300万辆产能的整车生产基地。而在中国,仰融计划一期投入400亿~450亿元人民币,打造300万台发动机和100万辆整车产能基地。仰融还给地方政府开出了前所未有的诱人承诺——“831111”:未来8年,实现产能300万辆,产值1万亿元,税收1000亿元,提供10万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10万元。

    点评:在自主研发上鲜有成果的江淮汽车选择了笨鸟先飞,抢到仰融用“未来技术”做馅料的大饼,准备一口气吃个胖子。江淮的自主品牌发展一直较为坎坷,旗下几款产品都堪称边缘,今年上半年,江淮轿车销量只有62259辆。2009年,江淮轿车亏损2.7亿元,而其在轿车上的累计投入已达到20多亿元。一直在用商用车补贴轿车的江淮,虽然尚且能够糊口,但在大搞规模化之后,轿车发展颇有些力不从心,在自主动力总成等关键技术上,江淮亦没有值得称道的产品。以江淮目前在业内的口碑和影响力,与国外主流企业合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江淮和正道就好比一对难兄难弟,前者是被边缘化的自主品牌,备受业内同情;后者善于炒作但名声不佳,屡遭业内质疑。这两家的结合会诞生一个什么样的企业?仰融极具蛊惑力的纳米发动机、天然气混合动力车,以及接近零污染的内燃机技术,会在江淮实现吗?江淮一年10万多辆的轿车销量,会在仰融的精心培育下,猛增到8年后的300万辆吗?如果这是真的,奇瑞、吉利和比亚迪那时都应该不存在了。

    扶持资金1000亿元新能源车规模力争全球第一

    由工信部牵头制订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年至2020年)》已经完成,目前正在向各相关部委征求意见。该规划详细列出了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市场规模达到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保有量达到500万辆;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代表的节能汽车销量达到世界第一,年产销量达到1500万辆。为完成以上目标,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将由易及难,分两步走:2011年至2015年,将大力发展节能汽车。一方面提高传统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另一方面实现普通混合动力汽车的大规模产业化,中度、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保有量计划超过100万辆。2016年至2020年,将传统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提高至国际先进水平;大规模普及混合动力汽车。规划建议,未来十年,中央财政拿出超过1000亿元的巨额资金,用以扶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

    点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年至2020年)》为中国的新能源车发展定下了基调:未来,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将全面替代传统汽油车,成为最主流的节能汽车产品;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将作为新能源车,实现全球第一保有量。在这个庞大的规划中,我们看到的是齐刷刷的数字和指标,可见主管部门对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抱有极高的期望。但从现有的产业环境来看,不管是混合动力车还是纯电动车,跨国企业仍是最积极的推动者和最先进技术的持有者。市场规模实现全球第一很容易,产业规模实现全球第一也不难,难的是自主技术的掌握和实现。1000亿元的扶持资金数目不小,颇有些“产业立国”的味道,但这笔钱怎么用,能否用到实处,却是最大的问题。中国的新能源车鼓励政策比许多欧美国家都超前,补贴数额之高堪比发达国家,每个跨国企业心里其实都有一笔账,希望中国这个新能源车的实验场开放再开放。如今,本土企业在新能源车研发及推广方面底气不足,皆因其没有拿得出手的技术,就连最简单的弱混合动力起步-停车系统,其关键部件都要向外方购买。希望未来的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不要再次沦为世界第一规模的租界。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