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8月5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经济·特稿

调查显示十年生育观念变化

本报记者 白雪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8-05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丁克家庭的出现,对中国传统家庭模式是一种挑战。”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潘允康表示,年轻人追求双份收入不要孩子的丁克家庭,是个人的选择,不应予以褒贬。不过,对丁克家庭的心态研究一直在继续。从零点集团提供的几份相关调查中,我们可以看见十多年间人们养儿育女心态的变化。

    1996年

    1996年的中国家庭里,如果有子女上大学,其教育、生活和零用钱占家庭收入的三成不到,平均每年是3334元。而上高中的孩子似乎更“费钱”,平均每年花3659元。这个时候,上初中和小学的孩子每年只要花2743元。

    当年,选择丁克家庭的受访对象中,月收入低于1500元的人占到七成。而月收入高于1500元以上的人,很少不愿意要孩子。报告分析说,1996年人们不要孩子的原因,多数是出于经济考虑而作的无奈选择。

    1998年

    这一年的报告中将“经济条件不允许”、“觉得没办法对孩子教育负责”归为经济原因;将“花费太多的精力,影响大人享受生活”、“工作太忙”归为精力原因。调查发现,因为经济所限和精力所限不要孩子的人数都差不多。

    当年出于经济原因不要孩子的人,比较集中在国有单位工作(52.1%)。

    2003年

    进入新世纪,人们对理想家庭模式的选择出现了变化:选择核心家庭(夫妻二人加子女)的人数比例下降了11.3%,而选择丁克家庭、独身和直系家庭(夫妻加老人、老人与孙辈一起生活)的人数比例分别上升了1.1%、3.9%和6.1%。

    此时,选择丁克家庭的人群具有三个明显特征:年轻化、高学历和高收入。家庭月均收入越高者,选择丁克家庭的比例反而越高。而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人群中,不想要孩子的,只有5.5%。

    2006年

    2006年时,研究者发现,丁克倾向正在减退,城乡居民中不愿生育子女者比例呈下降趋势,但城市居民的生育计划往往会因为经济和事业上的压力而滞后——城市居民中未生育者的计划生育年龄(29岁)比已生育者的实际生育年龄(27.3岁)晚了将近两岁,比他们自身认为的最合适的生育年龄(26.3岁)则更晚。

    其中,除了丁克人群常见的对个人自由生活的追求之外,“生孩子会影响工作发展”、“养孩子的花费太高,养不起”的担心还是非常突出的。研究者认为,尽管“样本有限,但也一定程度上能说明一些倾向性问题”。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