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8月6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新闻

乡村医生闫福海:藏乡的“生命守护神”

本报记者 张鹏 通讯员 雷兴波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8-06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从医27年,他经常拄着双拐上门问诊,可从没收取过病人一分钱的出诊费。从医27年,他坚守这片藏乡山区,甘守清贫,为当地藏族群众免除病痛。

    这位48岁的藏族乡村医生名叫闫福海,在当地被誉为藏乡山区的“生命守护神”。

    闫福海的小诊所,位于甘肃省舟曲县巴藏乡下巴藏村。1983年,这间小诊所靠借来的听诊器、血压表等几件简陋的诊断器械起步,到现在已经可以开展内、妇、儿及门诊小外科业务,年接诊量超过6000人次。

    和小诊所历史一样长的,还有20多本纸页已经泛黄的从医笔记。这是闫福海数十年来痴心钻研医学的见证。透过这些27年来从未间断的病例档案,整个下巴藏村谁有慢性病史,谁有过敏症状,谁最容易犯什么病,谁用什么药效果最好,都一清二楚。

    这份倾注了闫福海毕生心血的档案,从里到外透着主人的执著与艰辛。

    1963年,不到一岁的闫福海得了小儿麻痹症,此后下肢瘫痪。他的小学、初中,都是靠拄着双拐上完的。高考落榜后,他跟着爷爷学起了中医。没有教材,他就托人四处去买。自学的同时,他还参加了北京医学院的函授学习,系统学习医学知识。从此,不分寒暑昼夜,闫福海开始通宵苦读,一部部大部头医学典籍就这样被一点点啃得滚瓜烂熟。

    1983年,在整个舟曲县乡村医生统一考试中,闫福海的成绩名列前茅,拿到了《乡村医生证》,如愿以偿当起了医生。

    每年,闫福海最大的任务是下巴藏村近1600人的计划免疫和妇幼保健。他一个人忙不过来,便把妻子房双荣也拉了进来。后来,经过培训考试,妻子也成了一名乡村医生。

    20多年来,整个下巴藏村的小孩,从未漏打过一针疫苗,少喂过一颗糖丸。此外,闫福海还坚持免费给孕产妇做产前血压、脉搏等检查,宣传普及新法接生。自打他成为乡村医生后,下巴藏村的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大大降低。

    好口碑不胫而走,找闫福海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不仅邻近乡镇的人,就连邻县也时常有人慕名而来。于是,不分白天黑夜,病人随到随治,病情特殊不能到卫生室的,他就让妻子背着、搀着上门诊治。即使这样,闫福海也从没收取过病人一分钱。

    有人替闫福海算过一笔账,仅此一项,每年就要少收入3000余元,从医27年就是8万多元。也有人曾劝闫福海:“凭你的医术,再加上‘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的金字招牌,去县城开个诊所,怎么也比现在挣得多。”

    “这不是钱的问题。”闫福海说。在他看来,只要病人上门了就得给诊治,有钱要治,没钱赊账一样要治。

    村民薛五十四得了急性阑尾炎,交不起住院费、治疗费,在医院住了7天,做完手术便匆匆回家了。闫福海得知后,拄着拐杖,每天坚持上门给老人输液、换药,做术后检查,一直治疗了15天,老人才完全康复。

    秋后,洋芋收获了。老人背来一背篓洋芋,不由分说塞给闫福海,硬要他收下。

    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

    闫福海总是说:“都乡里乡亲的,又没花什么成本,大家也不富裕,能免就免吧。”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