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群孩子教会了我们
7月初,我们怀着满腔热情来到南京市浦口区桥林镇陡岗村,在村委会的安排下,我们见到了即将要帮助的5名十来岁的女孩子。她们有的双亲残疾,有的父母早故,有的亲人重病家庭贫困,有的是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两个星期里,我们手把手辅导她们学习,帮她们解决生活的困难和困惑,用联欢会等活动给她们带来欢乐。
然而,经过相处,孩子们清澈而坚定的眼神和永远挂在嘴角的笑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一直以为,这些孩子小小年纪就遇上了比别人还要多的困难挫折,必定抑郁孤僻,所以安排了详细的心理辅导计划旨在帮助他们走出灰暗的心理世界。
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们的脸上始终挂着灿烂的笑容,表现得是如此积极乐观,她们淡定而坚强的生活态度让人感觉到这些苦难只是生活的一个必然部分。不仅如此,她们还有着丰富的爱好,有的爱唱歌、有的会武术,有的能把笑星模仿得惟妙惟肖,她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发现和创造生活的美好。
反观我们现代城市的大学生,虽然仿佛个个是社会骄子,但是有些同学却在学习、工作或感情的小挫折面前自怨自艾,逃避退缩。甚至还出现了因无法承受挫折而自杀的现象,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隔绝挫折的优越生活条件是否也带来了我们对于挫折的免疫力变得低下?这些孩子身上直面困难的勇气,积极向上的态度正是我们在实践中所学习到的。
学习辅导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之一,然而女孩子们学习的刻苦精神也教育了我们。
她们每天在学习之余,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照顾生病或残疾的亲人。也许真正的困境才让人真正的奋起,学习对于她们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在我们进行学习辅导的时候,她们抓住一切机会提问,珍惜每一次看书的时间,“多学知识,做一个有用的人”。她们的话语里透露着学习的动力源泉。然而,她们眼中渴求知识的光芒,在我们现代城市大学生眼中却不是那么常见。有一些同学因为迷恋网络等原因荒废了学业,也有更多的人是为了谋得一个待遇丰厚的工作而学习,这种动力虽然实际但略显功利。为什么而学习?如何去学习?我们在这些农村女孩身上找到了真正的答案。
让我们感触最深的是这些孩子们为人处事的态度。在我们想象中这些应该还是幼稚的娃娃却在生活中透着成熟。她们很懂礼貌,谨慎谦虚,事事为他人着想,就连我们一起吃饭,她们也总是把好吃的夹给别人,而对自己的父母,她们更是孝顺有加,甚至她们还偷偷跟我们说:请尊重我们的残疾父母,不要让他们觉得难堪。
在她们面前,那些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在宿舍里争得面红耳赤的大学生应该感到脸红;那些对于父母恩情不屑一顾的大学生应该感到羞愧;那些在待人接物中不懂得换位思考的大学生也应该好好地反省自己。现代社会和现代职场对于一名优秀大学生的要求已不仅仅是拥有知识技术,更是要求拥有道德情操、为人处事能力等全方位的素质,这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爱心妈妈”活动结束时,孩子们依依不舍地围着我们,嘴里不断地说着“谢谢”,来感谢我们对她们的帮助。而我们心底也一直对孩子们在说着“谢谢”,正是她们给我们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现自身弱点,深入了解自己的机会。我们本来是怀着拯救的心态去帮助她们摆脱灰暗心理、积极面对生活,而实践过程却让我们受到了更多的教育;我们送出的是爱心,收获的却是做人的道理。“服务社会,教育自我”也许这就是社会实践的真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