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8月10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国际·体育
到底是附属于一届奥运会的造势手段,还是应成为具有其自身存在价值的活动目的——

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不能半途而废

本报记者 慈鑫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8-10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在北京奥运会举办之前的3年里,中国有4亿人次的青少年接受了奥林匹克教育,这是世界奥运史上从未有过的创举。随着后奥运时代的到来,继续对青少年进行奥林匹克教育失去了最重要的原动力,面对中国青少年体质不断下滑、素质教育迟迟不能开花结果的尴尬,相关专家今天在北京奥运城市发展论坛上表示,继续推动奥林匹克教育在我国依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正像美国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人类学系主任、美国著名奥林匹克研究专家包苏珊今天所说,北京奥运会在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是令世界瞩目的,不仅数以亿计的青少年对奥林匹克有了认识,奥林匹克还成为学校德育、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已举办过8届奥运会的美国,也很难做到这一点。

    能说一口流利汉语的包苏珊曾深入中国的中小学校进行考察,她发现,奥林匹克教育的“北京模式”在很多方面都摸索出了成功经验。比如中国的学校将来自西方的奥林匹克主义与东方文化进行了有机结合,并进行了去伪存真的改造。宣扬奥林匹克精神,摈弃现代奥运会在兴奋剂、商业化等方面的消极面,使之成为中国青少年容易理解、接受和学习的概念。中国的很多学校还利用尚显简陋的体育教学条件开设自创的奥林匹克实践课,这让奥林匹克教育从发达国家走入发展中国家成为可能。

    不过,随着北京奥运会的落幕,广泛而深入的奥林匹克教育能否在中国延续已被打上问号。尽管类似于北京中小学校园足球赛之类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仍然吸引着广大青少年参与,但全国范围内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已经明显降温。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耿申今天表示,对于后奥运时代的中国来说,继续在青少年群体中广泛和深入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将受制于几个明显的不利因素。

    首先是后奥运时代的中国已很难再以“举国体制”的方式进行大规模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很显然,中国在北京奥运会前取得的奥林匹克教育成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主导下的全民奥运教育运动,但在北京奥运会之后,这场运动失去了继续存在的基础。

    此外,中国的中小学校长期以来都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分数至上的观念盛行,但奥林匹克教育的成果却很难通过学生的考试分数体现。

    耿申表示,实际上,早在北京奥运会举办之前,业内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奥林匹克教育到底是一种附属于一届奥运会的造势手段,还是应成为具有其自身存在价值的活动目的?

    业内的共识当然是后者,这也意味着,在后奥运时代,中国面向青少年的奥林匹克教育应当更加日常化和深入化。

    尤其是在中国青少年体质状况不断下降,社会各界对素质教育的呼声很高,但改革进程却举步维艰的今天,奥林匹克教育所能发挥的积极意义更显得难能可贵。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蒋效愚今天不无忧虑地表示,中国青少年的体质问题已到了令人担忧的程度:年轻一代个子更高了,体重更重了,但速度却慢了,力量也弱了。近视率、肥胖率持续上升,体质状况明显下降。近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对比日本的同龄青少年,中国孩子除了14岁和17岁女孩子的身高占优之外,其他各年龄段的各项体质调查数据全部落后于日本。这说明,即使我们的孩子长了个子、长了体重,比起外国孩子,也是处于劣势的,更不要说我们本身还在下降的速度、力量、柔韧性等其他体质指标,差距更是明显。

    中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趋势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不少专家的共识是,继续推动奥林匹克教育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开展是一个良方。

    北京体育大学奥林匹克与体育社会学教研室主任黄亚玲今天表示,北京奥运会后的一项调查显示,以增强体质为目的而参加体育锻炼的青少年,相比2005年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开展之前提高了近一倍。此前,大多数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都是为了应付体育考试。这说明,奥林匹克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正确认识体育运动的价值和意义,进而提高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而据北京市教委副主任郑萼今天介绍,经过奥林匹克教育,更多的孩子意识到体育运动不只是身体的运动。

    在培养青少年的意志品质、团队精神、开发潜能以及激发青少年通过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等方面,以体育运动为载体的奥林匹克教育发挥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也正是素质教育最重要的诉求。

    最关键的是,得益于北京奥运会前奥林匹克教育在中国中小学校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在后奥运时代,奥林匹克教育的后续潜力在青少年群体中依然十分明显。数百所奥运示范校、同心结学校仍然可以在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中起到表率作用,同时,奥林匹克的种子也已经深埋在亿万中国青少年的心中,随时可以被重新唤醒。

    正像包苏珊所说,奥林匹克教育的成果是北京奥运会留给中国和世界的宝贵遗产,中国有条件也应该用好这笔遗产。

    本报北京8月9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