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8月14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大学生记者对话深圳市常务副市长吕锐锋

深圳将为各类人才“量身”解决“住房难”

万名新进深圳的大学毕业生每月可拿200元房租补贴
本报记者 武欣中 谢洋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8-14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随着生活、创业成本的高企,深圳现在如何吸引人才、如何续写‘到深圳去’的故事?”8月13日下午,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吕锐锋与正在此间进行“大学生记者看深圳”活动的校园媒体记者代表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对话,吕锐锋就大学生记者们关心的高房价、关内外一体化等问题一一作答。

    对话由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记者、清华大学《清新时报》总编辑李燕茜主持。面对前来参加“2011深圳大运会注册大学生记者选拔活动”的全国120多所高校的校媒记者,吕锐锋情不自禁回忆起30年前自己在中山大学读书时为媒体投稿的经历,虽然当时的稿费只有两元钱,但稿件的发表让他觉得很有成就感。他认为,如果在大学期间就培养自己在媒体上发表文章的能力,对提升综合素质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吕锐锋的开场白使对话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紧接着,中山大学学生记者卢一波谈起了几天来他在深圳采访的感受。作为一个让无数人挥洒青春的移民城市,“到深圳去”曾是很多青年的心愿。但卢一波在福田区采访时,遇到了一个从四川来深圳创办设计公司的年轻人,他感觉深圳作为设计之都具有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可高企的房价和土地成本让他感到难以承受。面对很多有类似困惑的年轻人,深圳该如何续写“到深圳去”的故事?

    卢一波谈到的问题,也是深圳市委市政府正在努力破解的难题。吕锐锋说:“作为一个资源缺乏的城市,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都市,除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和深圳独特的区域优势外,人才是最根本的因素,深圳特区30年的发展历史实际上就是一个人才聚集、开发和培育的历史。”

    改革开放之初,深圳靠灵活的政策和干事的氛围吸引了大量的人才。上世纪80年代初即到深圳工作的吕锐锋回忆说,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到全国各地招聘人才。但是,这10多年来,深圳市政府明显感觉到对人才的凝聚力、吸引力出现弱化的趋势,个中原因是,一方面,随着内地的发展,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更加广阔,每个城市都有很好的人才创新创业的环境,另一方面,深圳的创业成本、生活成本也在提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房价高企。

    “住房问题不解决好的话,会成为深圳实施人才战略的重大障碍。”吕锐锋说。

    为了解决住房成本高企制约人才引进的问题,今年以来,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多次提出深圳要再造“孔雀东南飞”的优势,打造人才“宜聚”城市的目标。深圳也于今年推出了人才安居工程计划,通过住房补贴以及提供人才公寓、安居型商品房等措施为杰出人才、领军人才、高级人才和中初级人才“量身”解决“住房难”问题。

    吕锐锋向大学生记者介绍说,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深圳启动了“十百千万”人才安居工程:首批开工建设10个人才住房建设项目、为全市100家重点企业的人才落实住房政策、推出1000套人才公寓并至少为1万名新进入深圳的大学生、研究生以及有同等学历的人才发放房租补贴。

    “比如这位同学,你从中山大学毕业来深圳工作,可以拿到每月200元的房租补贴,这样的政策在其他城市是没有的。”吕锐锋说,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的目的就是要降低人才进入深圳的成本,让他们能把根扎下来。

    在一个小时的对话中,吕锐锋还先后回答了大学生记者们提出的深圳高等教育发展、大运会如何更加贴近大学生等问题。

    吕锐锋介绍说,成功举办大运会和经济特区扩容将为深圳提升城市品质,吸引国内外青年人才来深创业工作提供更加公平的发展机会,他希望在座的校媒大学生记者们用最年轻、最激情、最具活力的笔触记录下深圳成长的历史。

    本报深圳8月13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