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8月17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首页->> 中国青年报
看到雨水会心疼的女孩
——记“留住一桶水”绿色基金获得者杨筱恬
2010-08-17
    

    打着小卷的长发和微微的东北腔,言辞间又不时透露出工科学生的严谨——杨筱恬,这位来自大连的女孩近日来到上海世博寻找绿色足迹。她所在的团队设计的“分流式初期雨水弃流系统”在数百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成为可口可乐“留住一桶水”绿色基金的十名获奖者之一。

    生活在大连这个多雨的城市,大连理工大学的大二学生杨筱恬对雨水有着很特殊的感情。“看着雨水哗啦啦地流走,感觉好心疼。想把它们收集起来循环使用,哪怕只是一点点也好。”杨筱恬说。

    今年2月份,杨筱恬在网上看到关于“留住一桶水”的活动宣传,她开始思考将这个积蓄已久的想法付诸实践。在学校水利学院一位副教授的帮助下,实践小团队迅速组建。三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不知疲倦地查资料和泡图书馆中度过了整个2月份。到3月底,正式的选题终于确定为“雨水利用”。

    在大量的资料面前,杨筱恬发现,在环保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德国和日本,通过“雨水利用”来优化城市的水资源配置被证明是完全可能的。

    “为什么中国就不可以呢?我想试试。”杨筱恬说。

    进入4月份,大连理工大学开始出现关于“雨水利用”的宣传海报,校园广播站也循环播放关于这个主题的信息。让大家知道,雨水利用是举手之劳并且迫在眉睫——这是杨筱恬和她的团队开始行动的第一步。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同学们开始很自觉地在下雨的时候用盆接水。有的宿舍楼没有阳台,大家就在楼前把盆摆成一排接水。“我后来看到好多同学在下雨天打伞排队接水,感动极了。”杨筱恬兴奋地表示。

    在进入社区的过程中,多次负责接待她们团队的社区书记告诉杨筱恬,“经过宣传,老百姓也真的开始接雨水了。”

    接到盆里的水用不了,这是推广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原因在于雨水的前2-3mm酸性较强,不能直接成为生活用水。杨筱恬团队在经过多次实验后,为解决这个问题而设计的“分流式初期雨水弃流系统”新鲜出炉。经过这个系统,前期的雨水全部弃流,中期雨水经过物化装置净化后可直接使用。

    据悉,被“留住一桶水”活动选中的项目,可获得研究经费30000元,而杨筱恬在申报表上填写的是2800元。

    杨筱恬对此感到很自豪。在三人小团队之外,还有一个强大的幕后团队,他们均是机械、电子等专业的学生。“有些设计如果请校外的人做可能需要四五千块,而我们自己加工的话,成本为零。”

    世博会注册大学生记者 王磬(北京大学)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