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家园,安全为本
遭受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甘肃舟曲,也面临着重建家园的任务。据估计,人口才5万人的舟曲,就有2900多户房屋需重建。如果说让灾民重新拥有栖息的家园是灾后重建的第一件大事的话,那么,建造安全的房屋,将是重建家园的根基。
8月14日,大地震后重建的映秀遭遇特大泥石流,岷江江水被阻断,形成两个堰塞湖。被迫改道的岷江水,淹没了新建的医院、水厂和居民楼。天灾不可避免,但它也提醒我们,灾后的重建,要充分考虑到地质条件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和水文气象三方面因素有关。从地形地貌看,映秀和舟曲都处于两山或多山相夹的沟壑中,是地形的最低点,最容易遭受洪涝灾害。而从地质环境上看,地表结构松散的崇山峻岭和强地震后的地区,最容易发生泥石流,因为这些地区的土质疏松,容易产生滑波和崩塌等,再加上暴雨就会产生泥石流。
有鉴于此,灾后的重建就要多做些科学论证,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尽可能减轻天灾对新家园的影响。要知道,在舟曲等地,泥石流是地质灾害的一种常态。舟曲县城地处高山峡谷,正好位于三眼峪沟与另外几条大沟的汇合处。自古以来的泥石流在几条大沟的汇合处淤积,形成了一片空地。舟曲县城和城郊的10个自然村,就坐落在该泥石流堆积的空地上。因此,没有泥石流,就没有舟曲县城。
自然创造了人类的聚集地,又给它带来灾难,人与自然的“相依相伴”就是这样诡异。以舟曲为例,过去由于人口较少,城区集中分布在泥石流危害较轻的白龙江两岸。随着人口的增长,县城的范围迅速扩大,在危险地带也建房住人。同时,随着人口增长,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三眼峪沟流域内林地面积减少100平方公里,加剧了水土流失和泥石流活动。
过去,舟曲应对地质灾害的做法是:1997年在山上建立了七道拦挡坝。从那时到此次灾害发生前,舟曲没有发生过泥石流。舟曲和甘肃省政府表示,灾后要把舟曲的灾害防御能力,提至几百年一遇水平。如果舟曲抗御灾害的能力,只是建立在建造拦坝的基础上,显然是不够的。
潜在灾害的地质环境,对灾区的重建提出了高要求。是否在原址重建,是否靠建拦坝来防泥石流,哪里是相对安全的区域,都需要科学规划和论证。而且,由于人口不断增加和山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人与泥石流争地的现象并不是舟曲县所独有。中国一些山区也面临着这样的两难选择。
所以,包括玉树、舟曲和其他受灾地区的重建,都需要从长计议。其间,审慎科学的规制不可或缺。惟有此,在天灾面前,家园才能多一分安全,多一分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