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调:仅16.1%的人仍遵循传统礼仪
8月9日,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开展礼仪进校园活动,许多学校通过开设“国学讲堂”,倡导学生熟知民族文化,学习传统礼仪。朱武涛摄(资料图片)
宴席上首席为长末席为卑,奉茶时八分满为宜,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见面时行拱手礼……这些中国传统生活礼仪,曾被我们祖先视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规矩。现代社会中的人们还讲不讲这些规矩?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北京益派市场咨询有限公司,就该话题进行了一项有3622人参与的调查(其中“80后”占55.0%,“70后”占32.2%)。结果显示,仅16.1%的人在生活中还遵循传统礼仪,70.8%的人只保留了部分常用的礼仪,12.0%的人直言“保留得很少”,还有1.0%的人表示“几乎没有保留下来”。
青少年忽视中国传统礼仪源于西式礼仪冲击?
“我觉得传统生活礼仪很重要,但我了解很少。”中国政法大学研二学生杨丹说,“我们是三口之家,平时和父母都像朋友一样相处,不会在乎传统礼节。过年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时,在父母提醒下,我们才会注意一些座次之类的基本礼仪。”
杨丹的观点代表了当下很多年轻人对传统生活礼仪的看法。调查发现,85.9%的人认为传统生活礼仪在现代社会具有重要性,其中25.3%的人认为“很重要”。但只有55.1%的人对传统生活礼仪有一些了解,表示“非常了解”的人仅占7.0%。
在网友心目中,对传统生活礼仪保留得最多的三类人群分别是:“老人”(88.7%)、“农村人”(55.1%)、“北方人”(30.6%)。保留得最少的三类人群分别是:“年轻人”(6.0%)、“东部人”(6.5%)、“城市人”(14.5%)。
湖南省公民礼仪素质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湖南女子学院教授蒋璟萍,在接受采访时指出,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传统生活礼仪有的被继承下来,有的出现了变化,有的已被完全抛弃。总的来说,年长者保留得多一些,青年一代保留得较少,少年儿童对传统社会的生活礼仪几乎毫无概念了。
哪些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调查显示,73.3%的人认为是由于“现代家庭规模越来越小,使用传统礼仪的空间小”;67.3%的人表示是因为“缺少学习传统礼仪的机会”;44.0%的人认为是“传统礼仪太繁琐,不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另有54.0%的人认为,青少年忽视中国传统礼仪源于西式礼仪的冲击。
“其实这与中国过去百年来强调与传统决裂的历史有关。”全国政协委员、人文科学学者李汉秋教授指出,正常情况下,传统礼仪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在其发展过程中,适应社会的自然会被保留,不适应的就会被淘汰。但因为某些历史原因,我们失去了这种连续性,造成现在两代人不知传统礼仪为何物的状况。
在蒋璟萍教授看来,西方礼仪伴随着改革开放进到中国来,让很多年轻人承认和追逐,但是这种冲击并不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最大问题是我们正处在一个旧‘礼’已去、新‘礼’未成的时代,当务之急是如何基于社会发展需要,重构‘中国之礼’。”
讲传统礼仪都是上一代人的事儿?
本次调查显示,对于传统生活礼仪,80.8%的人认为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涵”;61.8%的人认为,传承传统生活礼仪也得去粗取精,选择其适用现代生活的部分。
此外,66.0%的人认为,礼仪应是发自内心的素养,过于强调传统形式并不合适;另有30.8%的人表示,传统礼仪虽然很有价值,实际中却很难操作。
“严格遵守礼仪是提高人们内心修养的基础。”在蒋璟萍看来,礼仪作为一种道德精神的外在形式,可以显现人们的道德水平;作为一种操作性强的道德规范,可以保证道德原则的实施;作为一种基础性的行为规范,可以引导人们加强道德修养。
“都什么时代了?讲传统礼仪都是上一代人的事儿。”陕西安康市的张阳认为,年轻人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用事事都拘泥于传统礼仪。
在蒋璟萍看来,对传统礼仪的认同,就是对自身文化认同与自信的表现,它有利于增强民族的认同感与向心力。比如日本人虽然有现代的生活方式,但毫不影响他们对自己传统礼仪的认同与传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仍旧会鞠躬,正式场合也始终会有和服出现。相比之下,对于中国的传统礼仪,我们早已不知所以。
“礼仪还是社会行为的校正器,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以其特有的方式告诉人们,哪些行为是有礼的、善的、美的,哪些行为是无礼的、恶的、丑的,从而引导人们扬善抑恶、趋美避丑,对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生活均有很强的调节作用。”蒋璟萍说。
调查显示,78.2%的人认为,在现代社会提倡传统生活礼仪,有利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73.6%的人认为其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68.6%的人觉得“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向心力”;62.2%的人表示,提倡传统生活礼仪有利于提升国民素质与国家“软实力”。
“为什么我们的路越修越宽,却越来越拥堵;人的自由度越来越大,人情却越来越冷漠;生活越来越好,心情却越来越烦躁;国家硬实力越来越强,软实力却越来越受诟病?”面对这些疑问,蒋璟萍教授感叹,“是时候该重视礼仪建设了!”
对于礼仪建设,李汉秋教授提醒:“礼仪是一种社会积累,礼仪建设不能希望依靠颁布‘准则’一蹴而就,它需要靠持续不断的提倡,更需要靠每个人在日常点滴中以礼律己。”